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加强宪法教育 普及宪法知识 弘扬宪法精神
//www.workercn.cn2017-12-05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编者按

  12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会同中宣部、教育部、司法部以“加强宪法教育、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为主题召开座谈会。中宣部、教育部、司法部有关负责同志和大中小学生代表、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代表在座谈会上发言。本报今日摘登7位发言人的精彩发言,敬请关注。

  加大全民普法力度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作者:蒋建国(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宣传文化战线在做好法治宣传教育、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担负重要职责。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扎实实做好工作,更好地普及宪法知识、加强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一、积极主动做好新闻宣传,为加强宪法实施提供有力舆论支持。近年来,中宣部指导协调新闻媒体认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取得积极进展。组织新闻媒体每年宪法日前后开展集中宣传,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重头报道,在全社会引发广泛关注。十九大前,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6集电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全面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思想和战略部署,央视各频道累计收看量2.32亿人次、网上总播放量6.5亿。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充分调动各类媒体资源,统筹运用各种传播手段,持续做好法治宣传特别是宪法宣传工作。一是突出宣传重点。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引导干部群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是丰富宣传平台。指导新闻媒体加强和规范法治宣传专刊、专栏、专题节目,充分运用媒体融合发展成果,打造全媒体法治宣传新平台,努力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法治宣传品牌。三是提升宣传实效。结合国家宪法日、全国普法宣传周等重要活动,结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讨论法律等重要时间节点,充分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题节目、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注重讲好故事,注重以案说法以案普法,把全面依法治国的宏大主题精心转化策划为具体话题,使法治宣传更加有温度有热度、更加深入人心。

  二、多管齐下开展社会宣传,润物无声营造学习宪法尊崇宪法良好氛围。中宣部会同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认真做好“七五”普法、深化“法律六进”主题活动等工作,在普法宣传教育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将在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基础上,努力开拓创新,不断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一是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等重点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使宪法法律走进千家万户。二是注重抓好正反两方面典型。广泛发现和宣传尊法守法先进模范和典型事例,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惩戒曝光力度,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示范引领和反面案例警示教育作用。三是巩固拓展社会宣传阵地。充分运用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运用户外电子显示屏、服务窗口触摸屏等载体,推送法治宣传教育内容,扩大社会宣传覆盖面。

  三、坚持不懈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法治德治结合中推进宪法实施。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我们在加强法治德治结合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尝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不懈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宪法实施方面更好地彰显道德建设的作用。一方面,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夯实法律实施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贯穿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方面,努力使道德体系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衔接、相协调、相促进。

  每一天都是宪法日

  作者:周豪放(中国政法大学学生)

  今年的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政法大学视察,并发表了有关法治建设与青年成长的讲话。时至今日,我仍然能回忆起那份激动和澎湃。与众多法大学子一样,我切身地感受到了强烈的专业自信,感受到时代对我们青年寄予的殷殷厚望。

  今天是我国的第四个国家宪法日。作为法科学子,我们深知,宪法关乎一国法治之命运。那么该如何学习和理解我们的宪法?这是实现法治中国之要义,绝不仅是法科学子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更应唤起每一位公民的热切关注。在尚未学习宪法前,我对宪法的印象可用“遥远”二字形容。但经过学习我逐渐发觉,宪法的阳光其实就倾洒在大学生活的每个角落。宪法精神不仅指导着中国的发展与未来,更引领着莘莘学子的学习和生活。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作为法科学子我们更应当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地践行宪法精神。在法大,有一句口耳相传的老话叫作“风里雨里,南门等你”,这是法大最有特色的学生组织——法律援助中心许下的承诺。这些青年学生们坚持着宪法中公平正义的信条,坚定地践行着宪法中关怀弱势群体的精神。

  因此,我眼中的宪法是太阳,高悬蓝天却并不遥远,因为温暖的宪法阳光无差别地普照在每一个人身上。它既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大法,也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受教育权的公平之法。

  正确学习和解读宪法,首先应当从“中国视角”去理解我国宪法的价值和意义。中国的历史与现状有着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因而中国宪法有其独特的意义与作用。它不仅是一份公民基本权利的保证书,还是一块刻满国家根本制度的基石,更是一面团结人心、凝聚共识的旗帜。我们维护宪法的权威,就是要让全国人民能紧密团结在一起,凝聚共识,万众一心地走在以宪法为旗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对于一名法科学子而言,法治中国的实现是我们心中的最高理想。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如此明晰的宏伟目标让我们青年学子倍感振奋,这不仅对于国家来说意义非凡,对于我们更是如此,这意味着在法治建设的时代大潮中,我们即将踩着时代的浪头,成为勇探潮头的弄潮儿,肩负起时代的重任。

  我深知,作为青年学子应该将党和国家事业的“大目标”化为个人生活的“小目标”,踏实稳健前行,这样才能汇聚起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我希望自己能如习总书记说的那样,“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我们绝不应当只在宪法日想起宪法。宪法日所承载的意义及功能在每一天都应得到彰显和贯彻落实。对于一个法治国家而言,每一天都是宪法日。

  把法治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作者:朱之文(教育部副部长)

  我国有2.65亿在校生,51.2万所学校,这是加强宪法教育、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的重要群体和重要阵地。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教育系统坚持从娃娃抓起、从课堂做起,从小培育宪法精神,种下法治的种子。

  一、注重系统性,课程设计打通各学段各学科。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科学规划教学内容,改进教育方式。纵向上打通各学段,以宪法教育为核心,形成义务教育、高中阶段、高等教育全面覆盖、有机衔接的学校法治教育体系。横向上打通各学科,在人文学科、自然学科中挖掘宪法教育的知识点和切入点,努力做到全学科渗透。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统一设立《道德与法治》课程。深入开展法治教育理论研究,在北京大学等高校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法治教育协同创新、高校学生法治教育研究等基地。

  二、注重专业性,着力培养培训高水平师资。专业法治教师缺乏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困难。为尽快扭转这一局面,培养上,深化高校法学专业建设,不断健全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培训上,依托高水平政法类、师范类院校,抓紧布局培训基地;引进上,加大力度吸引法学、法律专业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

  三、注重实效性,以赛促学增强吸引力。通过集中开展大赛形式,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去年以来,依托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开展两届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累计参赛学生2000多万。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参赛选手都表示,通过活动真正感觉到宪法是至高无上的,但不是高高在上的,宪法与每个人、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注重体验性,让宪法精神看得见摸得着。将宪法实践有机融入学校管理、学生学习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宪法就在身边。融入集中活动,自2014年首个国家宪法日以来,连续三年在宪法日开展宪法晨读活动;隔年组织青少年法治教育课件征集活动。融入管理规则,在制定和修订《中小学生守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等学生行为规范中,强化学生权利义务意识和规则意识,体现宪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精神。强化高校内部章程建设,让体现宪法和法律精神的章程在高校办学中发挥应有的规范作用。融入校园生活,在升旗仪式、开学和毕业典礼、主题班会活动等教育教学环节,培养和增强青少年的国家观念和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融入重大专题,引导青少年树立“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意识。教育部联合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意见》,在全国建设60个法治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增强学生宪法体验。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我们将在坚持和巩固以往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思路、进一步加大力度。在青少年宪法教育中,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持把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的法治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培养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用宪法来维权

  作者:李明威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学生)

  我第一次听说宪法,是我爷爷告诉我的。我爷爷出生在广西大石山区,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颁布那年,18岁的爷爷,第一次走出了大山,他考取了县高中,三年后如愿以偿考上师范大学,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爷爷告诉我,是宪法保障了公民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才使得他这个大山里的孩子能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从此宪法在我心中播下种子。

  我第一次阅读宪法是在我小学三年级。那时我遇到一位“霸道”的女同桌,时常被她欺负。后来我忍无可忍,跑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宪法,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我顿时有了“尚方宝剑”,奋笔疾书一张“诉讼状”交给班主任。班主任哭笑不得,但是没有嘲笑我,而是告诉我,他会“依法”处理的。结果从第二天起,那位“霸道”女同桌就变成了“温柔”女同桌。从那以后,我对宪法多了一份亲近,宪法的知识也在我心中发了芽。

  我第一次向别人宣讲宪法是在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和我结对子的贫困生小庞同学萌生辍学的念头。我想到了宪法里有一条关于“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我给他回信说:“接受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不仅是你的权利,也是你的义务。”现在,小庞同学和我一样进入了初中,接受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

  而让我深刻领悟到宪法和法治的力量的,是今年我参加的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为了参加知识竞答,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对宪法逐条学习领会。薄薄的宪法向我展现出中华民族厚重深沉的底蕴,138条法条字里行间体现着母亲般的关爱和父亲般的引领。在辩论赛环节,我的辩论赛首秀,让我直接感受到了宪法的精髓,宪法就在我们身边,时时刻刻维护着我们的权利。在广西队的主题演讲中,我们身着壮乡传统服饰,自豪地告诉大家:“我们的壮族自治区,正是依据宪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规定而成立的。国家从财政、物资、技术等方面,帮助各少数民族加快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事业。在宪法治理下的壮乡将更美丽。”——这些,都是我在这次活动中学到的和感受到的。

  我的家庭教育开启了我学宪法的大门,我的老师引领着我走上了学宪法的道路,而这次活动为我学宪法提供了一个提升的平台,让我成为一个宪法知识的宣传者,成为一个宪法精神的获益者,我的人生之路,将在宪法的陪伴下走得更远、更宽、更稳。

  在推动基层普法中有所作为

  作者:徐向辉(广东卓凡律师事务所律师)

  我与普法结缘于十七年前代理的一起刑事案件。一个村里有叔伯二人因宅基地边界大打出手,结果哥哥死亡弟弟坐牢。这个案件对我触动很大,深感如果把普法教育做在前头,这样的悲剧或许能够避免。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作为一名专业的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在推动基层普法中有所作为,从此我投入了基层普法,一干就是十七年。今天,在此汇报三点感受。

  一是普法是基层法治建设的基础。2009年惠州市开始推行“村居法制副主任”制度,保证每个村(居)有一名“法律明白人”。我作为党员律师进驻旭日村,当时,村里乱象频现。我便从宣讲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始,制作了一系列课件,让村干部和村民了解宪法规定的权利义务,了解村干部的权力和责任以及有关法律规定,并结合实际制定村规民约,为村委提供法律意见和法律服务,以此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经过几年努力,情况得到了根本性好转,现在村里的大小事务,都能在规则和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二是普法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大有作为。普法工作在防范社会纠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前年,旭日村发生一起因旧房补偿款引发的纠纷,三兄弟发生了激烈冲突。我主动介入调处,依法帮他们拟定分配方案,结合亲情伦理,反复释法说理,一个月内8次下村,虽然辛苦,但十七年前的悲剧没有重演,看到三兄弟握手言和时,我感到一切付出都值得。多年来,我通过担任“村居法制副主任”,运用“讲法律,说道德”的方式,解决了多宗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基层安全稳定的大事,伴随这些小事的解决,基层群众对规则的遵守和对法治的信任在不断加强。今天的旭日村已成为和谐文明的“广东省最美古村落”。近年来,广东省在总结惠州“村居法制副主任”实践基础上,全面推开“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2014年以来,全省村居法律顾问开展普法讲座23.3万场次,直接参与调处矛盾纠纷超过5.3万宗,普法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是基层普法要做到“三有”。首先,要让群众觉得法律有用。群众只有在守法用法中得到实惠,才能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此,我坚持抓住身边典型案件讲好法治故事,在法律服务中融入普法,以问题为导向普法。其次,要让群众觉得学法有趣。我们以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的方式编写普法读本《惠民一家的法律故事》,将法律条文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结起来,让“有趣”的普法读物成为群众的枕边书。最后,基层普法要有创新。今年以来,按照司法部关于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的要求,我们正积极构建集普法与法律服务于一体,更加方便快捷的基层大普法平台。

  我作为基层普法者,深切体会到了基层普法的意义和责任。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不忘初心,扎根基层,继续深入宣传宪法,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建设法治中国砥砺前行。

  推动新时代宪法宣传 实现新发展

  作者:张军(司法部部长)

  学习宣传好宪法,是推进宪法实施的重要基础,是全民普法工作的重点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普法战线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的浓厚氛围。

  一、抓住“关键少数”,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崇宪法。长期以来,全民普法工作始终把领导干部作为重点对象,把学习宣传宪法作为重点内容。一是完善学法用法制度。司法部会同中组部、中宣部和人社部印发了《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由一般性号召变为制度性约束,变成广大干部经常、自觉的学习实践。二是制作宪法学习辅导资料。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为主线,以弘扬宪法精神为宗旨,我们组织编写了《宪法读本》,作为全国“七五”普法统编教材。三是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主题活动。今年以来,我们会同中宣部开展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主题法治宣传实践活动,推动各地各部门广泛组织开展主题宣讲、媒体公益普法、德法共建、法治创建等工作。会同中宣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为重点,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3场法治讲座,2200多名中央国家机关干部现场听讲。

  二、实行“谁执法谁普法”,推动形成宪法宣传大格局。今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我们紧紧扭住“谁执法谁普法”这个“牛鼻子”,牵头建立了部际联席会议,制定了实施方案,推动宪法宣传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是进一步明确各国家机关开展宪法宣传的主体责任,推动学习宣传宪法与执法活动有机结合。我们通过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明确把宪法宣传作为各个国家机关开展普法的首要责任、共同责任。二是进一步明确各级普法办开展宪法宣传的组织协调责任,推动宪法宣传向面上延伸、向基层拓展。实行“谁执法谁普法”,各级普法办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组织协调开展好社会面的宪法宣传是普法办的重要职责。我们坚持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重在日常,推动宪法宣传常态化,推动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开展宪法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宗教场所活动,结合实际开展宪法宣传周、宪法宣传月活动。三是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全社会宪法宣传形成有机整体。我们整合了全国6000多家普法微信公众号,组成了全国普法新媒体矩阵。我们还把宪法译成外文,制成图解,对外加强宪法宣传,推介法治中国形象。

  三、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宪法精神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近年来,我们注重把宪法宣传融入法治文化建设中,培育全社会对宪法法律的信仰。一是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目前,全国已有以宪法法律为主题的公园3500多个,广场1.2万多个。我们正在把浙江杭州“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等一批蕴含丰富法治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向公众免费开放。二是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今年我们组织开展了“我与宪法”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共征集作品达1.2万件。三是加强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我们在中国普法微信上开设《名家谈·中华法文化》专题节目,目前已播出20讲,累计350多万人次收看,8.8万多人参加了有奖问答。我们组织编写了12册《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实现了宪法法律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全覆盖。

  党的十九大强调“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明确要求“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新时代宪法宣传实现新发展。

  做好小小宪法宣传员

  作者:王柯心(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第一中学学生)

  小时候妈妈教我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告诉我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每个小学生都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义勇军进行曲》是我们的国歌,我们的首都是北京,老师说这些都是宪法规定的。

  放暑假后我和爸爸去新疆看妈妈,我在疏勒县第二双语幼儿园看到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也在唱《国旗国旗真美丽》,我们还一起跟国旗合影;我还到达也克参加了一次特殊的升旗仪式,那些不会讲汉语的爷爷奶奶也很认真地唱国歌,真的让我特别震撼。妈妈说是宪法规定了我们的国旗国歌,我们各个民族都生活在同一面五星红旗之下,妈妈还告诉我宪法保障了每个人的权利,我第一次觉得宪法真的好厉害。

  因为妈妈支教的缘故,我们家跟热孜万古丽一家结成民族团结对子,还资助了四名家庭贫困的少数民族小朋友,小伙伴们都喊我的妈妈山东妈妈,我还认识了一位新疆的哥哥,他叫伊布拉伊木,我叫他新疆哥哥。妈妈说,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的义务。我们班级跟库木西力克乡学校结成民族团结对子,从2014年到现在,我们坚持把友善和问候传递给新疆,我们互通书信,互赠礼物,少数民族小伙伴对山东充满了向往。我们所有的同学、老师和家长对新疆、对喀什、对维吾尔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虽然东营和喀什两个地方隔着万水千山,两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不一样,但我们还是成了很好的朋友。现在不光我们班级,我们学校也跟喀什地区疏勒县的学校结成民族团结对子,我们学校的曹同国校长称赞我小小年纪就用实际行动架起民族团结的桥梁,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我可高兴啦!后来老师告诉我们,宪法规定:国家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我们有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原来,我也在维护宪法呢。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新疆少数民族小伙伴们听说我到北京比赛,专门给我发来视频加油鼓劲儿,让我特别感动。就像伊布拉伊木哥哥常说的那样: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一家人。我终于理解妈妈为什么连续两次去新疆支教了,爱家爱国就是对宪法的尊崇,就是对国家的责任。现在我会把零用钱攒下来,寄给需要帮助的少数民族小朋友;每周末我会和维吾尔族小伙伴视频对话,我教阿丽娅妹妹学汉语,伊布拉伊木哥哥教我学维吾尔语;我还发起了“小书大爱,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希望更多小朋友加入到促进民族团结的队伍中来。

  通过这次比赛,听大家讲自己和宪法的故事,我学到了很多宪法的知识,知道了宪法既保障我们的权利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回到山东后,我和同学们一起读宪法,给大家讲宪法,老师和同学都说我是教宪法的“小老师”,以后我也会跟大家一起学法、知法、用法,做好小小宪法宣传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