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五大着力点
成都高质量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必须站位国家全局和区域大局,不负极核城市“主干”责任和国家中心城市历史使命。既然作为“示范区”,就必须主动地试,大胆地闯,努力形成更多可供其他城市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实践经验。在这一进程中,必须坚守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价值依归,引导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进程中实现“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的初衷。具体来看,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第一,坚持创新发展,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创新是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首要任务。创新驱动直接决定一座城市的经济引领力,进而决定在新一轮世界城市竞合中的能级位势。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要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先导,引领新科技创造。具体从成都的实际来看,可统筹推动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三区”“四位一体”联动发展,制定出台“科研平台、创新团队、科技转化、产业植入”四类政策体系。发挥好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比较优势,着力集聚一批国际一流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和世界级大科学装置、大科学工程,打造西部创新策源地和成果转化高地。
第二,坚持协调发展,显著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协调既是城市规划的重要方法,又是城市发展最终目标。只有统筹处理好资源约束和发展战略、整体形态和社会经济、空间设计和人民需求的关系,才能有效破解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刚性约束,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水定人、以底定城、以能定业、以气定形”的“四定”原则,全面转变城市空间开发和保护模式,探索编制“增存并重”国土空间规划。世界其他城市的探索经验表明,土地矛盾是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问题,因此,成都可探索建立用途转用许可制度,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和发展要素,通过构建差异协同的功能体系,提升城市经济承载力。
第三,坚持绿色发展,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力和生态质量。绿色是实现城市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公园城市的底层逻辑,也是示范区建设的基本选择。示范区建设就是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培育绿色生产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探索走出一条公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成都在探索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过程中,可以世界级重大城市生态工程为牵引,优化生态空间,积极提升城市生态质量。可以大规模推进全域增绿增景工程,以城市“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为目标,编制未来十五年生态建设规划,重塑天府之国“茂林修竹、美田弥望、推窗见田、开门见绿”的大美形态。
第四,坚持开放发展,提升城市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并不是仅仅将城市建设成为一座公园的形态,这是一种狭隘的理解。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在新时代探索城市发展的新路子。这就要求示范区建设必须“打开门户”,必须实现思想理念的超越、生活方式的包容、国际环境的营造。成都在建设过程中,要养成国际化思维全球化视野的谋局方式和决策习惯,努力在若干领域超过先进城市。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推动成渝国际班列覆盖所有市场,充分利用区域发展优势,拓展全球供应市场,为西部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构建强大的陆海联运战略大通道。
第五,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共享是城市发展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示范区建设要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从源头到末梢实现全流程、全要素管控,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系统治理、复合治理逻辑,打通前期预警研判、中期应对执行、后期复盘总结等治理全过程,完善应对重大突发风险的组织动员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此外,要建立民生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化成都全要素公共服务供给体系,补齐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短板,形成市民满意最大化的公共服务保障格局。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