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访谈

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张树军
2020-04-30 16:10:43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中国纪检监察报对话彭林教授,请他畅谈对农耕文化、文化自信的理解,讲述在新时代如何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农业是人类文明之母

  记者:中国自古是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大国,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您如何理解?

  彭林:有了农业,人类才开始定居,才有了与畜牧业、手工业的两次社会大分工,并且至今还在支撑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毫不夸张地说,农业是人类文明之母。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之所以被誉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地区率先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八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前,中国就进入农业文明时代,并且最早培育成功了小米和大米。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发现的粟的遗存,以及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稻谷的遗存,数量都达到十万斤以上,遗址的年代在距今7000年。中国的水利灌溉也非常先进,始建于5100年前的浙江余杭良渚古城遗址,面积达100平方公里,近年在古城外围发现了11条水坝的遗址,可以拦蓄出13平方公里的水面,总库容量约4600万立方米,具有防洪、灌溉、运输等多种功能。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绵延五千年而不衰,得力于农业的支撑。时至今日,中国依靠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这是中国农业对人类的杰出贡献,值得世人尊敬。

  破除社会大众对农耕文明的误读

  记者: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但在近代遭遇到空前的危机。有人把农耕文明解读为低级文明,认为中国“百事不如人”“月亮都是外国的圆”,您对此怎么看?

  彭林:农耕时代所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根脉,蕴藏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早在周代,即已拥有《诗》《书》《礼》《乐》《易》《春秋》《老子》《庄子》《楚辞》《孙子兵法》《黄帝内经》《甘石星经》等一批世界上最早的典籍,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管子、荀子等文化大师是举世公认的巨擘。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自豪地说,古希腊虽然有苏格拉底诸贤,然而“安能及我先秦诸子”?“上世史时代之学术思想,我中华第一也”。

  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不仅遇到了存亡危机,文化也遇到了危机。有人把农耕文明解读为低级文明,由此数典忘祖,言必称希腊,一切唯西方文化马首是瞻。这其实是一种认识误区。不能简单认为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如刀断斧劈的两截,不相连属,前者已经落后于历史,应该扬弃。其实,社会的发展犹如人或者树木的成长,是有机的整体,历史不能割断,人体、树木亦然,童年再幼稚,也无法斩除,是有机体内的组成部分。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当务之急就是要破除近百年来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误读。比如,将中国文化定位为农耕文明,而将西方文化定位为工业文明,进而将两者合并在同一个坐标轴上:西方文明处于其高端,中华文明处于其低端,从而认定中国文化整体落后于西方,西方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中国的现代化就是西化。

  保护传承利用好农耕文化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农耕文化的价值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农耕文化呢?

  彭林:在漫漫上万年的岁月中形成的朴素而深厚的农耕文化,仍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农耕文化中的许多理念,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仍具有现实意义。比如,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古老的中医药、针灸就发挥了重要贡献。日本向武汉捐赠医用物资的包装箱上写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中国驻韩使馆向大邱运送医用口罩的货车上写着新罗旅唐学者崔致远“道不远人,人无异国”之语,这些隽永优美的诗句温馨感人,顷刻之间便唤醒了中日韩三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记忆,成为东北亚外交史上的佳话。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确实对如何保护、传承农耕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数字时代,如何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保护、传承和利用农耕文化,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身处新时代,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利用好农耕文化及其蕴含的人文精神与和谐理念,发挥它们在传承民族特色,丰富文化生活与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坚守文化本根、坚定文化自信。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深刻把握“劳动最美丽”的时代意蕴

    立足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倡“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最美丽”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劳动美学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时代精神的引领,这一理念正在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思想共识和行动逻辑。

  • 做好疫情防控期“共享员工”合法权益保障

    自疫情发生以来,不少从业人员做起了“客串”,厨师进行生鲜分拣,房地产销售送起了快递,酒店领班成为日化厂工人……他们有一个新颖的名字——“共享员工”。这种新型的用工方式,既帮助人力成本压力大的企业渡过难关,又为人手不足的企业一解燃眉之急。通过人力资源的再分配,实现了企业、员工的双赢,发挥了保障民生、促进生产、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等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 工伤保险挂钩职业病“黑名单”值得推广

    工伤保险费率挂钩职业病“黑名单”,一方面体现了权责对等原则。被列入职业病“黑名单”的企业,都是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不到位,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发生工伤赔偿风险较大的企业,理应为此承担更多的缴费义务。同时,具有一定的倒逼作用。通过浮动费率这一杠杆,促使广大用人单位积极落实主体责任,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维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 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崭新意蕴与当代价值

    劳动模范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楷模,他们身上承载和彰显的劳模精神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精神内涵,充分展现了我国新时代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高度自信,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深刻把握劳模精神的崭新意蕴与当代价值,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良好风尚。

访谈

文献

  • “常平”“惠民”“积谷”历史上的江南仓廒

    江南东临大海,河湖密布,自古以来就水灾频繁,旱灾、蝗灾、瘟疫等也时有发生。然而凭借着这些性质各异的仓廒,江南人一次又一次地渡过灾荒难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些仓廒不仅是江南人生命的庇护者,更是江南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

  • 中共七大幕后珍闻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距今已整整75年了。这是一次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时隔75年,透过那些流传下来的珍贵记忆,人们依然能触摸到历史的痕迹,一个又一个故事在其中蜿蜒展开……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