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是满足基本公共需求、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的服务产品。提供公共服务是当前各国各级政府的核心职能,也是政府存在的理论基础。公共服务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文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高质量发展公共服务是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从各国实践经验来看,当前,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公共安全、基础科研、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生态环保等是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而疫情防控救治正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具体工作。疫情防控尤其是重大疫情防控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有赖于多个公共服务部门的高效协同。建立发达的公共服务体系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的根本保障。
发达的公共服务体系是重大疫情预防预警的基本保障
从疫情预防来看,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预警、早布控对预防疫情扩散蔓延至关重要,这需要社区、农村卫生部门、医疗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研机构等各层次公共服务部门的高效联动,通过部门协同加快病原检测鉴定,科学判断疫情发展态势,迅速形成防疫共识。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主动性和医疗科研机构的公共安全责任意识尤为重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积极主动收集、研究、核实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共医疗科研机构要切实承担起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责任意识,把疫情防控、治病救人和公众健康放在科研工作首位,将科研工作融入到疫情防控治疗过程中,而不能只为了发文章、拿项目去从事公共科研活动。另外,各级公共服务部门发起的群众性卫生活动、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的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咨询、公共文化体育部门倡导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等对预防重大疫情发生也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所以,发达的公共服务体系是重大疫情预防预警的基本保障。
离开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保障,疫情控制体系难以有效运转
从疫情控制来看,应对重大疫情工作包括切断传染源、病患隔离、公共服务场所的灭害消毒、疫情通报、市场秩序维护以及疫情防治药品、医疗器械和物资的储备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涉及卫生行政部门、市场监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文化体育娱乐场所、交通运输部门、应急管理部门以及农林管理等众多公共服务部门。这些公共服务部门在疫情应对领导机构的组织下,需要快速形成集中统一、响应迅速、健全高效的防控体系,将疫情牢牢堵死。离开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保障,疫情控制体系难以有效运转。
收治抢救病人同样需要众多公共服务部门的高效协同
从疫情救治来看,发生重大疫情时,收治抢救病人同样需要众多公共服务部门的高效协同。除了公共医疗服务机构救治病人的基础保障,疫情救治还需要公共交通部门的通勤转运保障、卫生行政部门疫情信息整合发布、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的应急备用、医疗器械药品等医疗物资的调拨分发、科研机构协同攻关等众多服务部门的协同保障,哪一个公共服务环节出现短板都会影响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公共服务也是取得疫情防控最后胜利的重要保障
从疫情善后来看,公共服务也是取得疫情防控最后胜利的重要保障。疫情善后工作涉及到遗体处理、病人(家属)安抚、困难救助、防疫征用社会资源的赔偿补偿、防疫资金的监督管理、企业复工以及疫情防控救治经验教训总结等诸多环节,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工作的开展同样需要民政部门、社会保障、心理咨询、科研部门、市场监管、财政部门、研究机构等公共服务部门的保障。
提高我国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必须加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公共服务水平不断上升,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传染病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其中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成为我国战胜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传染病的有力法宝。但是与重大突发传染病发展的复杂性和紧迫性相比,我国应对重大突发传染病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应对重大疫情的公共服务保障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在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斗争中,一些地方暴露出制约疫情防控救治工作的突出短板,这些突出短板归根结底是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强。提高我国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必须加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首先,增强公共服务部门干部专业素质。疫情防控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领导干部的专业素质对疫情防控工作至关重要。提高应对重大疫情防控工作能力,需要更加注重提升行政卫生部门、疾控部门、公共科研部门、公共医疗单位等疫情防控救治相关部门领导干部的业务素质。培养选拔干部过程中,除了政治上可靠,要重点突出强调目标人才的专业能力和职责意识,努力将那些专业能力过硬、勇于担当责任、应对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强、公共服务精神足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其次,加大公共服务资源保障力度。公共服务是政府组织的核心职能,也是公共财政资源的主要用向。提高我国应对重大疫情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减少政府部门的经济性支出和行政性支出,将更多财政资金用在公共服务发展领域,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水平。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过程中,公共医疗服务机构是主力军,应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医疗服务机构的资金保障,重点用于公共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疫情防控救治物资设备储备、针对突发疫情的应急演练、以及备用病床与隔离场所的应急保障等。针对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和基层部门应急保障能力弱的问题,应重点加大对农村、基层和小城镇的公共支出,增强基层部门应对突发疫情的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另外,还应加强对医疗科研部门的经费投入。
再次,保障公共服务信息及时、透明。疫情信息也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保障疫情信息畅通是战胜疫情的必要条件。增强重大疫情防控能力需要加强医疗卫生科研部门与政府决策领导部门、各级政府之间、国内外政府机构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加快疫情信息的上传下达、部门整合和及时披露,通过全面、客观、真实报告和通报疫情信息来消除疫情暴发时期的公众心理恐慌、普及科学防护救治知识、形成应对疫情的全民共识、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最后,重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作用。重大疫情防控过程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做好市场运行秩序保障工作,既要发挥政府公共部门在疫情防控救治斗争中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利用市场主体在资源整合、组织生产、物资配送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为战胜疫情提供强大的物质资源保障。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广东省第三产业研究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