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包括洗手和手消毒)是个人卫生和公共健康的基础。做好手卫生能有效预防皮肤感染、眼部感染、肠道寄生虫病等疾病,大幅减少职业化学物质暴露,降低医疗护理中的感染风险。据研究,进行手卫生可将手部菌落总数由0~708cfu/cm2降为 0~216.4cfu/cm2,六步洗手法可减少手部带菌90%以上,是降低手部细菌污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世界各国将手卫生作为切断传播途径的一项重要措施,列入不同场所、不同单位和不同人群的防控策略中。国际组织高度重视手卫生的宣传和推广普及,2008年促进用肥皂洗手公私伙伴组织(PPPHW)发起首届“全球洗手日”(10月15日)活动,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世界手卫生日”(5月5日),分别强调提高日常生活及医疗护理中的手卫生。我国卫生健康部门积极推动全社会关注手卫生,联合多部门在每年“全球洗手日”和“世界手卫生日”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和健康促进项目,并促进这些活动与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工作有机结合。据201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推广用肥皂洗手的策略在减少腹泻和急性呼吸道疾病感染方面投资回报比达到35倍,取得了巨大的收益。然而,目前我国居民手卫生执行状况并不理想,现有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居民平均正确洗手率仅为4%,2016年的北京市丰台区城市居民正确洗手率为7%,2018年洛阳市居民的正确洗手率为9.5%。
我国居民手卫生依从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手卫生设施不完善。表现在经济落后地区和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必要的洗手设施,在医院、托幼机构等重点机构手卫生设施和产品的配备管理不规范等。二是健康科普和宣传力度不足,未能形成常态化机制。对农村、学校、托幼机构及流动人口聚居地等重点场所和学生、老年人、孕妇等重点人群宣传的精准度不足,居民健康素养提升不明显。三是全国性的居民手卫生状况监测工作滞后,未能及时掌握居民手卫生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并适时调整对策。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未在国家层面实施统一的、有效的手卫生行动。健康中国行动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其颁布实施为全面推进我国居民手卫生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为此提出下列建议:
第一,大力推进手卫生行动。制定完善手卫生标准和规范,修订《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将手卫生作为中国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健康技能,推进全社会关注正确洗手,引导公众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全居民正确洗手监测、评价体系,开展全国范围的居民正确洗手调查、监测与评估。依托健康中国行动,启动手卫生示范县(区)建设,有效整合各部门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居民的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
第二,增加完善手卫生设施。加强手卫生设施投入,进一步优化学校、医院、公共场所、养老院、福利院等重点场所的洗手设施、干手设施和手卫生产品(肥皂、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等)配备。加大应急手卫生设施和产品的研发投入,完善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学校和公厕等场所的洗手设施,在缺水地区推广简易节水龙头。结合健康中国行动及国家卫生城市、健康城市创建等工作,充分调动社会组织、企业的积极性,推动形成手卫生设施资金来源多元化的保障机制。
第三,加强手卫生科普宣传。将每年5月5日和10月15日所在的周设为手卫生宣传周,联合多部门开展多渠道的健康促进活动。通过健康中国行动信息化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发手卫生健康教育材料,运用“两微一端”(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推动“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形成常态化宣传机制,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单位和重点人群手卫生的健康教育,推进手卫生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学校和进家庭。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所长施小明。文章为施小明委员两会提案内容,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