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需要着力补强公共卫生教育的三个短板。
补强公共卫生素养短板。现实中,公共卫生事业的作用更多是以“隐性”而非“显性”的方式体现,易导致社会对其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等认识不足,结果带来“重医疗、轻预防”的思维惯性。
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出发,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公共卫生战略思维,加强公共卫生知识传播和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
补强公共卫生协同短板。公共卫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等相关知识。当前,公共卫生教育协同存在以下几个不足:
一是学科内部的协同教育不足。学科发展过度推崇“影响因子”,直接导致对传染病、流行病学、疾病筛查技术等方面的资源投入不足。
二是公共卫生学科与临床医学学科之间的协同教育不足。对作为高校直属二级学院建制的公共卫生学院来说,由于在机构设置上并未纳入医学院的统一管理,也就难以获得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的大力支持,公共卫生教育一定程度上缺失了重要的临床资源协同。
三是公共卫生科研人才培养的协同教育不足。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因硬件配备有限,跨学科、跨专业开展交叉研究不够,管理体制、管理水平、管理人员不足,未能真正发挥承担公共卫生科研的作用。
新形势下,有必要统筹安排国家和社会资源,加大公共卫生学科尤其是弱势学科的科研投入,建立公共卫生整合型研究体系和实验室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等的协同教育,加强国际科研合作,开展公共卫生领域前沿研究。
补强公共卫生人才短板。严格来看,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依然面临存量不够、增量不足、质量不高等挑战。特别是,公共卫生教学机构比例很低且招生人数有限,教学理念重“技”轻“道”、重“术”轻“学”,缺少人文、通识教育、应急教育等。为此,有必要多策并举、多管齐下、多方发力,按照“开源、节流、盘活”的原则一体化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
一要抓好“开源”做增量,鼓励“双一流”大学高质量建设公共卫生学院,扩大公共卫生专业招生规模;
二要抓好“节流”做存量,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落实“重医更重防”举措,健全公共卫生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避免人才流失;
三要抓好“盘活”做质量,推进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专业和临床医学、文、理、工等专业的交叉,培养更多学科交叉型、知识复合型的公共卫生人才。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