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
徐中远//www.workercn.cn2013-10-09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毛泽东读《韦睿传》批注

  “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这是毛泽东生前在读《二十四史·南史》卷五十八列传四十八第六页《韦睿传》时用黑铅笔写下的一条批注。韦睿有何绩何功何德何才?毛泽东在这里为什么强调我党干部要学韦睿作风?学韦睿什么作风?

  韦睿是南朝梁武帝当政时的名将。史书记载:他“多建策,皆见用”,作战能攻善守,有智有谋,英勇果断,打仗时能亲临战场,实地躬身调查研究,讲究战略战术,敢以数万敌百万;为人谦虚,不谋私利,豁达大度,团结将领,关爱士兵,以身作则,作风务实。他的行为和表现,深得梁武帝的欣赏器重,成为梁武帝征讨四方、平定天下的有力助手。毛泽东在读史过程中对这位将才、良才推崇备至,称赞连连。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毛泽东生前读《南史·韦睿传》时所作的圈画、所写的批注。

  翻开毛泽东生前读过的《南史·韦睿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他在该传开始文字的天头上画的又粗又重的四个圈,并写下“梁将韦睿传”五个大字。全传毛泽东读过多遍,批注、圈点浓密,批注达25处之多,有些批注中还加了旁圈、套圈、单圈。如此认真阅读并多处圈画、批注,足以表明毛泽东对韦睿的肯定、赞扬是多方面的。

  《南史》著者李延寿在书中写道:韦睿“性慈爱,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毛泽东阅读时在此段文字旁逐字加了旁圈,写下了“仁者必有勇”的赞语。作者在此传中又写道:天监四年(公元505年)韦睿攻克合肥时,“俘获万余,所获军实,无所私焉”。毛泽东逐字旁圈,提笔写下了“不贪财”三个字的批语。

  李延寿在韦睿传中写道:“雅有旷业之度,莅人以惠爱为本,所居必有政绩。将兵仁爱,士卒营幕未立,终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毛泽东对这段话逐字旁圈,对韦睿统兵打仗能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关爱士兵、关心将士生活的优良作风,很为赞赏,遂提笔写下了“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的批注。

  《韦睿传》记载:在攻打合肥的战斗中,身体素来嬴弱的韦睿,每战都不曾骑马,而是坐在木板车上督励将士杀敌。毛泽东在读到这段文字时写了“将在前线”四字批注。在读到“魏军凿堤,睿与争”时,毛泽东又批写了“将在前线”四个字。毛泽东对书上的这两处文字,逐字加了旁圈。

  《韦睿传》中还写道:“睿每昼接客旅,夜算军书,三更起,张灯达曙,抚循其众,常如不及,故投募之士争归之。所至顿舍修立,馆宇藩篱墉壁皆应准绳。”毛泽东在这段文字旁逐字加圈,写下了“谦劳君子”的称赞性批注。

  毛泽东仔细阅读了《韦睿传》中记载的梁武帝天监四年,韦睿率领众军攻魏之事。当时,他派人攻打魏之小岘城,久攻不破,于是亲临城下巡视。正在这时,魏兵数百人突然出击。随行诸将都建议回去调兵,韦睿不同意,坚决率众迎战,一鼓作气攻下小岘城。毛泽东在“睿巡行围栅”五个字旁分别画了圈,在天头上还画了三个大圈,并用铅笔写下批注:“躬自调查研究。”似乎对以此批注称赞韦睿作风还觉得不够突出,毛泽东又在其批注中的“躬自”两字旁边加了旁圈,以加重“躬自”在调查研究中的重要性。在“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处字字画上旁圈,并写了批注:“以众击少”。韦睿说:“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今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若能挫之,其城自拔。”毛泽东在“今无故出入于外”七字旁逐字加旁圈,天头上还画了三个圈。批注了四个字:“机不可失”。当时,韦睿的将领们很犹豫,而他军令如山,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毛泽东在韦睿的话旁逐字加旁圈,并批注了“决心”两个字。

  攻下小岘城之后,韦睿接着派人进攻魏军占领的合肥,也是久攻不能下。韦睿到后,“案行山川”。毛泽东在“案行山川”四字旁分别画了圈,在此话天头上画了三个大圈,并又一次写下批注:“躬自调查研究。”在“躬自”两字旁还加了双圈,“调查研究”四字旁加了单圈。两处两次批注,说明毛泽东对韦睿能亲临战场实地调查研究之风是非常赞同、非常赏识的。书中写道,韦睿在实地调查研究之后,于淝水修筑堤堰,舟舰通行。魏军本来在合肥的东西两侧,分别修筑两座城垒加以掩护,韦睿先攻这两侧。魏兵增援部队达到五万,众将都很害怕,请韦睿增派兵士。他不同意,说:“贼已至城下,方复求军。且吾求济师,彼亦征众。‘师克在和’,古人之义也。”在他的号令下,众将士奋力作战,最终获胜。毛泽东读了这段话后加以旁圈,写的批注是:“以少击众”。当淝水堤堰修成时,韦睿派人驻守,后被魏军攻陷,对方军队逼近韦睿驻地,诸将劝他退避,他非常生气,说:“‘将军死绥,有前无却。’因令取伞扇麾幢,树之堤下,示无动志。”毛泽东在这句话旁加圈,又写了“以少击众”四个字的批注,还在这四字旁逐字画旁圈,表明他对韦睿临危不惧、胆识过人的高度赞赏。

  书中还写道:面对人数众多的魏军,梁武帝先派曹景宗去解围,曹景宗到邵阳洲后,“筑垒相守,未敢进”。于是又派韦睿增援。韦睿率部昼夜兼程,部属看到魏军人多,劝他缓行。他说:“‘钟离今凿穴而处,负户而汲,车驰卒奔,犹恐其后,而况缓乎。’旬日而至邵阳。”毛泽东读完韦睿的这段话,写的批注是:“敢以数万敌百万,有刘秀、周瑜之风。”

  此类批注,毛泽东在读《韦睿传》中还写有不少,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从中可以看出他读史之仔细、思考之深入。读史时由古人联想到当时我党干部队伍的实际,联想到干部应该深入实际躬身调查研究,联想到我党干部的作风,并指出需要向古人学习,强调“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这就是毛泽东联系实际读书、联系实际读《二十四史》的一个独到之处。

  (作者为毛泽东晚年图书服务管理工作人员、中办老干部局原局长)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