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开罗宣言》是如何诞生的
新华社记者 田晓航 王蕾//www.workercn.cn2013-12-02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今天是《开罗宣言》发表七十周年纪念日,该文件确定了惩罚日本的侵略罪行及战后对日本问题的处理,和《波茨坦公告》一起构成了处理战后日本问题的国际法依据——

  12月1日是《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纪念日。1943年12月1日,参加开罗会议的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确定了惩罚日本的侵略罪行以及战后对日本问题的处理,为建立战后国际秩序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1943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轴心国德国和意大利节节败退。2月,德国军队在斯大林格勒投降;5月,德国和意大利军队在北非战场投降;8月,盟军占领了西西里岛;9月,意大利政府投降。如何解决日本问题日益提到日程上来。

  在此背景下,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于1943年10月20日给时任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发去电报,邀请他在埃及举行会晤。经过商议,三国领导人定于同年11月中下旬在开罗会面。

  根据史料记载,蒋介石和丘吉尔于11月21日先行抵达开罗——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的身份登上国际外交舞台。而罗斯福则于22日上午抵达,随后乘专车前往开罗米纳饭店附近的一座别墅下榻。

  22日,蒋介石、丘吉尔同罗斯福共进晚餐后,举行了开罗会议的预备会议。

  23日上午11时,三国代表团举行了首次会议。

  25日下午,蒋介石再次同罗斯福会谈。由于美、英事先已在其他场合进行过商议,所以开罗会议的重点在于中美之间能否就一些问题达成一致。中美双方领导人就八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达成若干共识。其中,关于中国的领土主权问题,中美双方同意:日本用武力从中国夺去的东北各省、台湾和澎湖列岛,战后必须归还中国。

  中美首脑晤谈后,美国总统特别助理霍普金斯受罗斯福委托,根据三国预备会议及中美会晤精神,起草《开罗宣言》。供罗斯福审阅的宣言草案初稿提到:“被日本人背信弃义地所窃取的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和台湾,应理所当然地归还中国。”

  在26日三方官员对宣言草案的讨论中,中方代表据理力争,要求更明确地规定日本归还其所窃取的所有中国领土。

  最终,经过修改,宣言改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26日下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在后者下榻的米纳饭店旁的草坪上举行了媒体见面会,宣布开罗会议达成共识。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这一影响了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文件就此诞生。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波茨坦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精神,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其他小岛。”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中明确接受《波茨坦公告》,并承诺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构成了处理战后日本问题的国际法依据。两个国际文件明确无误地表明,日本必须归还中国被窃取的所有领土,其中包括钓鱼岛。

  (新华社开罗11月30日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