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严复:强国必择善中西
董永在 马丽娜
//www.workercn.cn2015-05-11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李克强总理在福州严复故居考察时说:“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向国人翻译介绍西学,启蒙了几代中国人,同时又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严复以一颗“中国心”“放眼看世界”,认为中国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全盘西化,而是要善于汲取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之精华,坚持“体用一致”,这是任何一个迈向现代化的国家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主张一分为二地看西学,“取助他山”以计其全

  严复早期接受过一手的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洗礼,认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其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其于灾祸也,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他还在《原强》中发出了“是以今日之政,非西洋莫与师”的号召。同时他也主张不要盲目地照搬西方,并批评了那种“谓事出外国,无论何等,甚至外人知所自非,皆当奉若神明”的崇洋媚外行径,如果“纯用他人学术,利少害多”。因此,严复主张一分为二地看西学,西学中有优秀的成分,但也有“饰博爱为伪,以掩其自为之私”、“致少年人有物质功利思想,而无灵魂”的致命弊端。因此,正确的做法是“计惟有取助他山,以建立此不倚之统系耳”。就是说,我们学习西学最终目的是为了“宣达国魂,导扬种性”。所以,中国人“欲增长物质权力,必以保爱内力为之基,而欲保爱内力,则必用西人生理之所发明,加以解析,使旧有智慧,见诸实施”,最后达到“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真正实现中西学并存融合,如此方能实现民族复兴。

  用“新式机器发掘淘炼”传统文化这座“最富矿藏”

  严复一生以学习传播西学、批判中学而著名,但对传统文化他并没有全面否定,走向民族虚无,而是十分珍视民族传统文化。他在英国的经验体会和对中国社会变革的亲身经验,使他无疑已看到传统文化在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能成功地处理历史遗产,往往带来社会的有序、稳定与和谐。严复在其遗嘱中也写道:“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在写给其弟子熊纯如的信中,他说:“鄙人行年将近古稀,窃尝究观哲理,以为耐久无弊,尚是孔子之书。四子五经,故(固)是最富矿藏,惟须改用新式机器发掘淘炼而已。”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新式机器发掘淘炼”传统文化这座“最富矿藏”,对之进行创造性转换,使之成为现代所用的东西。所谓创造性转换,就是把中国人文传统中的符号和价值系统加以改造,使其变成能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生存、发展的种子,同时在现代化过程中继续保持文化认同。对此,习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就特别强调:“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可谓与严复思想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由此可见,严复晚年对中西文化的重估和对中国文化的前瞻,包含了不少合理因素。

  总之,严复作为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堪称西方现代思想文化中国化第一人,在其诞辰161周年的今天,重温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筚路蓝缕的求索过程,对于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仍然具有着穿越历史时空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正如严复在《天演论》末尾所写的诗句:“挂帆沧海,风波茫茫。或沦无底,或达仙乡。二者何择,将然未然。时乎时乎,吾奋吾力。不竦不戁,丈夫之必。”(作者单位:武警指挥学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