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古人的乡愁寻寄
张勃
//www.workercn.cn2015-06-15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荆楚岁时记》、《武林旧事》等文献中有大量的怀旧书写

    伴随着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城镇化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这一概念迅速进入公众媒体和学术领域,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共鸣和热烈的社会讨论。

    乡愁并非产生于现代社会,它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个人情绪和集体情绪

    现代社会自然有其乡愁,笔者曾将其概括为故园之情、自然之想与传统之恋。但作为“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乡愁并非产生于现代社会,它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个人情绪和集体情绪,《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已是描写乡愁的著名诗句。而在2000多年前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中,刘邦让自己的军队在夜间大唱楚歌,以引起项羽军队的思乡之情,已是对乡愁情感的有效利用,而项羽军队也果真在四面楚歌声中忧从中来,斗志骤消。

    中国传统社会以农立国,人们安土重迁,一般不会抛家舍业,背井离乡。然而,战乱、灾荒、移民、经商、戍边、读书、仕进等多种因素又确实导致了许多人离开家乡的事实。这其中有被迫的离开,也有为了寻找更好生存机会的离开,但无论哪一种,都为乡愁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古代社会交通不发达,空间是难以跨越的距离,对于每一个到他乡谋生活、求发展、避灾难的人而言,离开故乡都是个体生活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意味着种种变化的必然发生。从此,他要离开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那片土地,离开基于血缘、地缘、业缘等建立起密切交往关系的亲朋好友、邻里乡亲,离开他熟悉的风俗民情和地方文化传统。他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在那里,他可能水土不服,也可能言语不通,他缺乏亲戚朋友,难以找到可以共享欢乐、分担痛苦的人,甚至卧病在床也没有一个人前来嘘寒问暖。身处于这样一个漂泊无助、精神困顿的异己的世界,他必然会想念故乡,那种称为乡愁的情绪也便油然而生。而如果他是一个因为国家灭亡、政权更迭不得不离开家乡的人,那么他的乡愁就会因增加了失国之痛变得更加持久而深沉。

1 2 共2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