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铭记抗战史 传承黄河魂
——电视剧《黄河在咆哮》创作感言
张强
//www.workercn.cn2015-09-01来源:求是
分享到:更多

  

  在电视剧《黄河在咆哮》隆重播映之际,作为创作者,铭心刻骨的体验坚定地告诉我,伟大的黄河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战精神的典型体现,是中华民族不屈意志的伟大象征。

  电视剧全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根据地军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史诗般的历程,它所弘扬的正是华夏血脉认同的爱国主义精神。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战开始。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抗战,接受国民政府改编。8月,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华北前线。9月,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唤醒了澎湃的爱国热情和伟大的民族自信。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组织起“南侨总会”,近4000名南洋华侨投身抗战,1000余人的鲜血和生命奉献给了抗日疆场。誓死不当亡国奴,为黄河而战、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伟大力量。

  抗日战争一开始,中日之间就是实力悬殊的较量。狂妄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头脑中早已圈定了入侵的步骤,满蒙建国,华北自治,三个月灭亡中国。然而,他们低估了中华民族不懈抗争的坚定意志,这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让日本军国主义胆寒的全民族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历时14年之久,中华民族以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以伤亡3500万人的惨重代价,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这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反侵略战争中,中华民族靠的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和精神,靠的是决不会被征服的坚定信念。

  黄河精神是海纳百川、襟怀宽广的团结和包容精神。抗战必须是民族大团结基础上的抗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积极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倡导建立了团结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的磨擦活动和军事冲突。中国共产党积极揭露事情真相,在主动退却中反击,于相忍为国中寻找转机,一次次彰显出以民族大义为重的高风亮节和团结包容精神。这种精神是民族伟力的坚固支撑,它一旦凝聚和喷发,就有着黄河般的气概和力量,汹涌澎湃、排山倒海、摧枯拉朽。

  黄河精神是志存高远的理想和自我奉献的精神。毛泽东同志集全党智慧写就了《论持久战》等重要著作,全面阐述了全民族抗战的总路线和总方针,以理论的彻底拨开了国人心中的重重迷雾,唤起千百万人民的胜利希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崇山峻岭、青纱帐、黄土高坡、大平原,处处开辟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战场。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用血与火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牺牲和奉献,让人民群众自觉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时光无言,精神不朽。血火淬炼的黄河精神,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凝聚民族力量,发出振聋发聩的怒吼,激励中华儿女,抗战到底。在新的历史时期,抗战精神将再次激励坚守信仰、热爱和平、追寻梦想的人们,发奋图强,辉映未来。(作者:《黄河在咆哮》编剧)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