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7月7日虽然已经过去,但社会各界纪念全民族抗战的热度不减。如何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值得我们深思。
不久前,某媒体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受访者对抗战历史的了解主要来自课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但如果仅仅将这段历史的学习目标简单定位于知识要点的死记硬背,考试成绩的合格与否,显然难以实现教育为“计”为“本”的目的。这一点,我们不妨反观这段历史的丑角日本政府,其右翼势力倒行逆施篡改教科书、美化侵略的行为虽为世人所不齿,但他们这种对国民历史观培塑超乎寻常的重视却发人深思,令人警醒。我们作为抵抗侵略的一方,更应在历史教育中多融入一些民族精神和时代责任,使之在人们心中深深扎根,真正成为激发国民奋起、自强的不竭动力。
习主席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而要将这段历史真正内化为每个人鉴照过往、拷问当下的“教材”,就必须让历史超越纸面,走进心灵,不仅在学生时代能够学习相关知识,记住历史教训,而且在走出校门以后,也能够不时重温,加以思考。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影音形式多样、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断拓宽,一些“杂音”“噪音”也泥沙俱下,这就要求我们在感知历史的过程中,不但要有行动上的自觉,也要保持头脑上的清醒。无论是读书看报上网,还是参观游历寻访,都应当对抗战这段历史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知识多一些聚焦与关注,多一些沉淀与思考。在面对日益繁芜的多元文化思潮冲击时,始终秉持正确的历史观和学习观,不被一些“抗日神剧”所娱乐,不被一些“战争游戏”所迷惑,更不被一些所谓“公知大V”的歪理邪说所误导。只有心存敬畏、胸怀赤忱,我们才能从对这段历史的学习中读懂“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的民族风骨,感受“听涛起雄心,誓荡扶桑儿”的民族气节,体会“战士仍单衣,夜夜杀倭贼”的民族精神。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需要我们潜心钻研学习这段抗战史,从悲壮中学会感恩珍惜,从奋起中汲取意志力量,从成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中华儿女从来就有“知史而智,持智而勇”的襟怀和智慧,相信当我们真正读懂这段历史之后,蕴于其中的悲喜交加所引发的情感共鸣,必将为国人实现中国梦注入穿越时空的恒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