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源远流长,以清初白话小说为例,它在主题思想、题材内容、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关注社会现实,体现出经世致用的精神,尤其在主题思想和道德化形象两个方面,对当代小说创作有启示
清初白话小说的崇实精神,对当代文学具有知往鉴今的作用,现实生活是文学的本源,小说需要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时代精神、传达人民的心声,同时也应重视小说的审美功能、艺术特征,尊重文学的本体性与文学精神
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源远流长,其始于《诗经》,到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建安古题乐府诗、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唐代杜甫的“诗史”、元稹与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及至宋元话本、元杂剧和明清小说。以清初白话小说的崇实精神为例,清初白话小说崇实精神的形成还与其思想文化背景有关,即清初的实学思潮。这一思潮是明清易代社会大变动的产物,与作为时代思想文化主流的经世致用精神相呼应,关注社会现实,以天下为己任,学以致用,救民济世。其主体思想是儒家的思想观念,同时吸收和继承了明末徐光启等人对西方“崇实”致用精神的借鉴。具体来说,清初经世致用实学思潮的思想观念包括关注社会现实的学术精神、强调恢复儒家思想传统的学术思想倾向、历史反思与社会批判的学术精神、学术研究的实用观、实行实践的学术主张等几大方面。
在这一实学思潮影响下,清初白话小说呈现出崇实精神,对当代小说创作具有重要启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现实主义始终是当代文学的主流。
清初白话小说的崇实精神对当代小说创作的启示,主要为主题思想和道德化形象两个方面。首先,在主题思想和题材内容上,清初白话小说普遍表现出明确的社会问题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担当的主体意识。世情小说反映社会现实,摹写世态人情,题材内容相对集中于揭示道德沦丧、批判社会弊端两大方面。清初创作最盛的才子佳人小说,与前代爱情婚姻小说相比,突破了只写爱情婚姻的局限,现实内容增强,也有批判社会现实的笔墨。时事小说作为历史演义小说的重要分支,主要表现当时的重大事件,演述时事,甚至干预时政。英雄传奇小说融合大量世情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更为紧密。清初白话短篇小说可凭借的旧题材较少,主要内容多记述当时社会见闻,表现日常生活,涉笔儒林丑态,针砭社会种种时弊。
当代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在主题思想和题材内容上,也表现出关注社会的现实主义精神。比如,近十年来家庭伦理题材小说方兴未艾,颇具代表性。这一题材小说最初的走俏与当时韩国家庭伦理剧的大量涌入有关。而韩剧热逐渐降低,国内家庭伦理题材小说的热度却持续走高。其内在原因,正在于家庭伦理小说与现实的紧密呼应。家庭伦理小说反映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家庭伦理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转型期家庭伦理关系的矛盾为:过分强调个人本位,淡漠家庭责任,婚姻自由与家庭稳定的矛盾,代际关系危机等。”尽管有学者指出当下国内家庭伦理小说还有待完善,但由于此类小说贴近社会生活、关注民生,顺应时代变化,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再如,初兴于20世纪末的反腐题材小说也不乏优秀之作。但总体上看,这类小说流于对表象的描述,缺乏实质性的揭示,诸如描写权钱交易、权色交换等,甚至有的作品以展现升迁捷径、仕途权术为自身卖点。基于此,这类小说常被视为通俗性、消费性文学,主流作家基本上缺席这类小说的创作。然而,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反腐题材小说的创作生态发生转变,一些主流作家参与其中,如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周大新的小说《曲终人在》,“直面了我们这个时代重大的社会问题和紧迫的精神问题”,从干部制度、执政环境、社会环境、官本位思想等方面,深刻揭示了现实生态及其成因,探索了良好政治环境重新构建的方向,表现了一个作家的责任担当和忧患意识。
与此同时,当代现实题材小说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逃避现实的倾向:作品即便反映社会问题,由于主体意识弱化,主题思想价值观念模糊,从而让作品平面化。而清初白话小说则具有明确的社会问题意识和责任担当的主体意识,可以作为克服当前现实题材小说创作弊端的解药。
其次,在道德化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清初白话小说也给今天的创作者以启发。清初白话小说以儒家思想为标准塑造或正面或反面的人物,这些人物形象大多承载着道德教化的功用,基本为观念化人物形象,容易流于扁平。但其中如薛素姐、狄希陈、岳飞等人物形象,虽也略有观念化,但生动鲜活,人物行动符合性格逻辑,从而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上述清初白话小说道德化人物形象塑造的得失,对于当代现实主义小说的人物塑造有借鉴作用。当代现实主义小说中也不乏道德化的人物形象。如《白鹿原》中的主人公白嘉轩,人物的基本内涵是儒家的仁义观念,但作者从人性角度,写出了这一人物善恶相兼的复杂性。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作者依据道德观念塑造或钟爱或憎恨的人物,并且根据人物的道德水准安排不同的结局。但路遥笔下的人物“创造了从生活出发,从个人体验出发,从个人出发的典型观;人物心理描写上,路遥摆脱了《创业史》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政治理念的束缚,写出了与具体环境相适应的人物心理感情与思想性格。”
现实主义小说中,作者通常借作品中的道德化人物,形象表达自己对社会生活的价值判断和主观情感。这与新写实小说“零度主观情感”介入截然不同。道德化的人物具有褒贬善恶、弘扬理想、摒弃卑劣的重要作用。但道德化人物有时也会流于观念化的“符号”性人物。当代小说特别是经典作品,突破道德观念化的人物痼疾,塑造了真实而复杂的典型人物。
清初白话小说在主题思想、题材内容、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关注社会现实的崇实精神,体现出经世致用的精神。诚然,当代文学包括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流派,在表现空间、表现方式、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早已越出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疆界,但是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即关注社会现实的精神、审美的客观性未曾改变。清初白话小说崇实精神,对于当代文学仍具有知往鉴今的作用,其启示在于,现实生活是文学的本源,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时代精神、传达人民的心声是小说创作的根本任务,是由小说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同时,我们也应重视小说的审美功能、艺术特征,避免让文学创作成为教化的传声筒,而要尊重文学的本体性与文学精神。(作者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崇实重商的永嘉学派 | 2014-03-31 |
地域文化、时代思潮与民族精神 | 2014-03-31 |
孟子思想的时代价值 | 2014-03-31 |
十二、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 2014-03-31 |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 弘扬... | 2014-03-31 |
阮元的经世实学思想刍议 | 2014-03-31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2014-03-31 |
十六、提高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 2014-03-31 |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 | 2014-03-31 |
乐与众乐 忧与众忧 | 2014-0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