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茅盾,这位现代文学巨匠,他的文学事业和革命活动与上海这座城市密切相关。正在中共四大纪念馆举办的茅盾诞辰120周年暨抵沪100周年纪念展,以及在延安中路816号解放日报社举办的纪念茅盾诞辰120周年暨抵沪100周年图片文献展,就披露了许多有关的珍贵史实。
在上海创作的不朽名作 《子夜》,开创了茅盾文学生涯的新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的瑰宝。然而,《子夜》的最初署名曾经是“逃墨馆主”,这是为什么呢?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与鲁迅等成立左联。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并主编《人民文学》。著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等。1981年3月14日,茅盾将稿费25万元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茅盾自牯岭回到上海,蛰居在虹口横浜路景云里11号的一间陋室内,“足不出门,整整十个月”。同一条弄堂里,还居住着叶圣陶、周建人等。之后,鲁迅从厦门来到上海,也一度住在景云里。
后来,茅盾搬往愚园路口树德里一栋石库门的三楼厢房,并萌发了创作《子夜》的念头,意图通过艺术形象,大规模反映上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现象。一方面,回答托派“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化了”;另一方面,显示这一时期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暗示中国革命正处在一个新的高潮前面。
“子夜”,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虽然黑暗,毕竟距离黎明不远了。当时,茅盾在左联担任行政书记。行政书记与宣传部主任、组织部主任共3人组成秘书处,负责左联的日常工作。为此,茅盾向当时任左联党团书记的冯雪峰提出辞职,以集中精力创作《子夜》。鲁迅听说后十分赞同,说“现在的左翼文艺,只靠发宣言是压不倒敌人的,要靠我们的作家写出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来”。但是,冯雪峰没有同意,只同意茅盾请长假。
《子夜》写好一半以后,由《小说月报》于1932年1月起连载,作者署名为“逃墨馆主”。茅盾署此名,蕴含着一片深意。
上世纪80年代,茅盾在《我走过的道路》回忆录中披露:“这无非一时的好奇,让人家猜猜:自有新文学运动以来,从没有写过企业家和交易所等,现在有人写了,这人是谁呢?孟子说过,天下之人,不归于阳,而归于墨。阳即阳朱,先秦诸子的一派,主张‘为我’,阳朱的书早已亡失,仅见《列子》的《阳朱篇》保存‘为我学说’的大概。我用‘逃墨馆主’不是说要信仰阳朱的为我学说,而是用了阳字下的‘朱’字,朱者赤也,表示我是倾向于赤化的。”
原来,茅盾署名“逃墨”,表示自己虽然身居白区,却心系红区,向着共产党。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他要“逃墨”而近朱,足见良苦用心。
谁知,就待《子夜》呱呱落地之时,上海发生了“一·二八”抗战,商务印书馆总厂被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烧毁,《小说月报》只得停刊,连载计划自然夭折。1933年1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子夜》单行本,具名改署茅盾。这样,作者在“逃墨馆”中的创作,终于大白于人世间。
白乐桑:“汉学给人感觉是形而上的好奇” | 2014-01-13 |
漫漫长夜里做一个现实的梦 | 2014-01-13 |
我怎样讲现代文学基础课 | 2014-01-13 |
不能把空想当理想 | 2014-01-13 |
一次民心向背的大检验 | 2014-01-13 |
书写人民伟大实践 记录时代进步要求 | 2014-01-13 |
《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2014-01-13 |
用现实主义精神观照社会生活 | 2014-01-13 |
2015年中国文学发展状况 | 2014-01-13 |
四大美女,为何唯独西施称“子 | 2014-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