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文化即民生,民生连向背。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战略,必须以建设具有湖湘特质的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坚持人人参与文化建设、人人共享文化成果的民生导向,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福利,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让文化民生滋润心田,向人民交出“文化民生”的满意答卷。
坚持以文育民,让群众更有认同感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工作。一是以正确导向引领创作。破除唯数量论、唯票房论,以湖湘文化为内核,深入发掘岳麓书院、清水塘毛泽东故居、浏阳花炮等历史资源、红色资源、非遗资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群众的火热生活作为创作源泉,把群众喜不喜欢、民生爽不爽作为最高标准,推动艺术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推出更多接地气、有温度、有骨劲的文艺作品。二是推优秀作品感染群众。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紧紧围绕“五大发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深度挖掘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青少年题材等,推出一批带有鲜明长沙烙印、群众喜闻乐见,并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精品力作。通过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潜移默化、滋养人心,让群众在文化熏陶中感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三是创新形式吸引群众。深刻把握当前的时代背景、消费趋势、审美需求、群体特征,积极创新和用好各类艺术平台载体,更加广泛地利用新技术手段和传播渠道创新生产,积极引导鼓励来自群众的自发的文化创新活动,丰富传统文化、网络文化、草根文化、都市文化等文艺生态,让群众参与进来、让文明彰显出来,使文化成为全体市民的共同追求、时代风尚和精神家园。
坚持以文惠民,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是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要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一要在标准化、均等化上着力,健全服务体系。建设面向各类人群、各个领域的新型综合文化服务平台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夯实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基础,提高均等化水平,努力实现公共文化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二要在开放性、普惠性上着力,推进文化惠民。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提效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深化送戏、送书、送电影、送展览、送讲座下基层等“五送五进”活动和“校园文化进社区”活动,有效拓展和提升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美术馆等文化场所的服务功能和免费开放水平。三要在社会面、覆盖面上着力,完善运营机制。加大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力度,以“长沙人艺”为龙头,以“民办公助”为机制,组建话剧团、民族乐团、爱乐乐团等民营文化团体,提供多种方式吸收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努力形成全社会自觉支持群众文化事业的社会风尚和发展态势。大力开展文艺演出、文化艺术知识普及、技能辅导和展览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实现规范化、常态化、品牌化、专业化。
坚持以文乐民,让群众更有参与感
群众性文化活动,是丰富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向群众要文化、让群众演文化、使群众享受文化”的思路,让人民群众在自娱自乐、共建共享中各得其所。一是主体载体多元化。在参与对象上,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以全市现有1400多支业余群众文艺团队为主体,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群体参与其中。在场地选择上,坚持方便群众、就近演出、全面覆盖,由此推动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机关文化遍地生根、百花齐放。二是效能效应品牌化。坚持“市级抓导向、重示范,区县抓重点、作骨干,基层抓特色、重覆盖”,巩固提升“欢乐潇湘·品质长沙”、“舞动星城·歌涌湘江”、“千团汇演·百佳评选”等品牌活动,推动形成“一区县(市)一精品”、“一乡(街)一优品”、“一村(社区)一成品”、“一行业一特品”的特色格局,打造覆盖城乡的“百姓大舞台,有艺你就来”——千团万户百万市民才艺大展示的生动局面。三是体制机制长效化。加强群众需求对接和艺术要素分析,大力实施“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坚持团队注册登记制度,加强群众文艺团队的星级评定管理和进出约束。固化创作扶持引导政策,加强经费管理使用,健全活动展示评比机制,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常态长效。
坚持以文富民,让群众更有幸福感
让文化民生更爽,不仅要“富脑袋”,还要“富口袋”。要坚持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融合发展,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一是培育正确理念,释放文化消费潜力。发挥政府的消费定价手段和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降低消费门槛,优化供需结构,扩大有效供给,培育发展广播影视、书报阅读、文娱休闲、艺术培训等日常性、大众化文化市场。同时加强消费对接和市场营销,创造更多文化需求来推动市场发展,引导扩大文化消费。二是促进跨界融合,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探索加强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加快天心文创园、湘台文创园、后湖国际艺术区等14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和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强文化企业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众创空间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上网服务、娱乐休闲、动漫创意等行业转型创新发展,促进文化在设计、制造、商贸、旅游、展览展示等实体经济领域的集成应用,推动文化跨界融合发展。三是深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增收能力。坚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不断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积极贯彻国家、省文化改革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落实长沙市商业影院建设、实体书店发展、民办博物馆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和促进印刷业发展若干政策等政策规定,不断激发文化市场活力,让群众更多地分享文化改革红利。(作者系长沙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为新疆长治久安凝心聚力 | 2014-08-28 |
地域空间与文化情怀 | 2014-08-28 |
均衡协调增强发展效能 | 2014-08-28 |
获得感是检验发展成就的“试金石” | 2014-08-28 |
让绿色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 | 2014-08-28 |
社会科学普及周让理论“活色生香”走向寻常... | 2014-08-28 |
“北改”体现“五大发展理念”的民生工程 | 2014-08-28 |
以思维创新锻造改革发展新引擎 | 2014-08-28 |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 2014-08-28 |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基层的思考 | 2014-0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