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英语教育“去哪儿”
//www.workercn.cn2013-11-15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日本从最初的早期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到后来英语学习对母语能力的影响,从讨论到正式实施耗时逾25年——

  日本:英语教育在爬坡中升温

  ■罗朝猛

  自跨入21世纪,日本政府和社会逐渐意识到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的重要性。特别是近10年来,为提升中小学英语教育质量,日本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英语教育改革举措。迄今,学习英语的热浪席卷东瀛各隅,并且呈现出英语学习低学年化等趋势。

  英语教育将提前至三年级实施

  其实,日本小学英语教育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就开始讨论是否应在小学开设英语教育。从最初的早期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到后来英语学习对母语能力的影响,从讨论到正式实施耗时逾25年。

  从2011学年开始,日本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开始正式学习英语。这样的结果,日本工商界和学生家长是最大的推手。然而,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和日本英语检定协会今年的相关调查,近7成日本小学生在五年级前已学习过英语,回答“喜欢学习英语”的小学生占76.2%,而且自2011年小学五、六年级开设英语以来,一、二年级开展英语学习活动的学校增加了65%,三、四年级增加了72.5%。

  日本英语教学专家表示,亚洲国家从小学一至三年级不等开设英语教育是主流,但他们建议,在日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比较合适”。为此,今年5月,日本政府提出,从现行小学五年级开始英语学习提前到小学三年级,计划三、四年级每周学习英语1到2次,五、六年级每周学习英语3次。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使用经过日本文部科学省审核合格的英语教材,对英语学习进行成绩评定。对照此计划,今年10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已确立了实施方案,计划从2020年开始正式实施。

  英语与国语、数学享有同等地位

  从日本新的学校指导要领所规定的各科年间学习时数来看,英语与国语、数学不分伯仲,尽管小学英语与国语、算数有较大的差距,小学五、六年级英语学年年间课时为35学时,即每周1学时,国语和算数均为175学时。初中英语年间学时要比国语和数学多35学时,具体为初一至初三每学年英语均是140学时,国语初一至初三分别为140、140和105学时,数学初一至初三分别为140、105和140学时。

  新日本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不仅大幅增加了英语学习学时,同时还对英语学习内容进行了相应增加,以词汇为例,初中毕业词汇从原来要求掌握900个单词与短语改为1200个,高中毕业由原来要求掌握1300个单词与短语增加至现行的1800个。

  据了解,日本各地实施的中考中,一般情况下,英语科目的分值与国语、数学同为满分100分。在初中、高中毕业水平认定测试中均考查英语科目。在日本大学入学考试中心所组织的大学入学考试中,国语、数学考试满分皆为200分,英语分为笔试与听力,笔试满分为200分,听力满分为50分。

  不断推出英语教育改革新动作

  为了改变日本英语教育偏重语法教学,过分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倾向,从2006年开始,日本大学入学考试中心推出了英语听力测试。在今年开始实施的新高中学习指导要领中,要求英语教师课堂原则上实施全英语教学。

  据报道,近年来日本各地开展英语教育改革动作频频。大阪市从明年起拟组建收费低廉的“英语会话学校”,主要面向中小学生,教师来源主要是当地社区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拟首先在全市的5个区试行。学生将在课外、周末和放长假时间来此学习。英语会话学校将实施15人一个班的小班化教学。此外,大阪府教育委员会已确定从2017年开始,在公立高中入学考试中引入英语检定考试、托福、雅思考试成绩,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这些考试成绩换算成入学考试相应的分数。

  按照日本《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的实施方案,日本将大举改革大学英语教师培养课程,积极推进所有英语教师的集中培训,促进各社区精通英语人士的录用,派遣英语教师到海外研修。通过系列“强师”措施,要求中学教师英语水平全面提升,具体目标为达到英语检定考试1级或托福网考80分、“托业”(TOEIC)考试730分以上的教师初中占50%,高中占75%。另外,要求初中毕业阶段达到英语检定考试3级及以上,高中毕业阶段达到2级及以上程度的初、高中生比例都达到50%。

  应该说,日本中小学教育改革小有成效,但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英语之间如何进行衔接,是所面临的课题之一。另外,大学入学英语考试内容需要动“大手术”式的改革。东京外国语大学根岸雅史教授深表担忧,现行大学入学英语考试的内容依然是以考查阅读能力为压倒性的大头,而考查“听”与“写”相当有限,且完全没有考查“说”的试题。根岸雅史认为,当下日本英语教育存在两种明显的分野,一种是为考试而实施的英语教育,另一种是以运用英语为目的英语教育。他呼吁,听、说、读、写4种技能的培养应回归到英语教育的本位。(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中学)

  政府千方百计加强学校的英语教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学生家长根本不买账,越来越多的韩国家长鼓励孩子进行课外英语补习——

  韩国:英语教育“适得其反”

  ■张雷生

  英语目前是韩国所有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并是大多数韩国高中二、三年级学生的选修课程。在课时安排上,小学三、四年级各只有每周一节课的英语时间,五、六年级增加为两节,上初中以后逐年增加。在整体的时间比重上,韩语课程的时数基本上都高于英语,尤其以小学阶段为然。

  全面推进全英文授课

  韩国教育部规定,从小学到高中的英文课程全面推进实施“全英文授课”(Only English),同时为了顾及教师与学生的适应问题,将从小学三、四年级与初一开始,逐年实施。同时,在师资供应上,小学、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师师聘任时必备英语能力的认证(例如托福等)。此外,在求职者面试的时候,若英文口语能力表现不佳,就没有资格入选。

  在英语教材方面,早在1997年开始实施小学英语教育时,韩国教育部曾一度推行开放私人出版社提供英语教材的政策。然而,小学英语教科书出现了16种版本,不仅形成资源严重浪费,而且也不利于教学的评比和考核。鉴于此,从2001年起,韩国又恢复统一使用国家标准本《小学英语》。对于中学英语教材,目前韩国仍实行“一纲多本”的形式。韩国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和使用有如下两个明显特点:一是韩国中小学英语教材都有配套的多媒体光盘,大量的学习资料和内容特别是听说训练被设置在教学光盘中;二是教材编写从注重语法和阅读逐步向强调听说转变,小学教材特别强调听说技能,设置了大量课堂游戏和活动,中学教材则在继续重视听说的同时加强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

  费尽心思打出连环拳

  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韩国政府颁布的《公共英语教育完成计划》承诺“国家将负责英语教学”,力争将国民用于课外英语补习的费用缩减一半。韩国教育部门提高了对英语教师资格认证的考核要求。除了要通过笔试之外,申请者还必须参加英语论述和听力测试项目,而且还将增加对申请者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对于外籍教师的聘请,改变以往“只重数量,不看质量”的做法。

  从2006年开始,韩国在全国50所小学试点为一、二年级学生开设正式的英语课程,平均每周1个课时,每节课40分钟,这一试点近年内将在韩国全国小学推广。此外,从2010年开始韩国逐步在中小学实行英语课程的全英语教学,到2012年,全英语教学在中小学全面推行。

  目前,韩国高考英语科目由于读写题所占比例最大,且题型均为客观题,导致了中小学英语仍一直注重语法,而忽视听说教学。为此,韩国在2013年把英语考试从高考科目中分离出来,实行单独的国家英语能力考试与评价制度。这一考试在一年内举行多次,强调英语全方面技能评价,并举行难度不同的考试,因而被称为“韩式托福”。

  同时,韩国计划通过在社区建立浸入式英语学习中心(俗称“英语村”),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英语村”将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全英语学习环境。而且,为帮助农村地区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政府将在农村学校建立体验学习中心,为学生开设英语强化训练课程。值得一提的是,它们的出现对于减少日益增加的英语课外补习费用和促进社会公平将起到重要作用。

  政府要不缺位不越位

  然而,与政府下大气力改进学校英语教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大学生家长对学校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不满,越来越多的韩国家长鼓励孩子进行课外英语补习。孩子上过了补习班难度较深的课程,对学校的功课丝毫提不起兴趣。韩国教育开发院的调查数据显示,英语教育是韩国国民课外教育支出费用最多的课程,每年约有14万亿韩元投入在英语课外学习上。很多韩国家长甚至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英语。这不仅造成了韩国家庭的经济问题,而且还带来了诸多相关社会问题。

  外语教学有其自身内在规律,一定程度上还遵循资源供需规律,尤其今天的社会,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社会民众对于外语学习有着强大的“刚性需求”,而这一点在韩国校园和社会各方面都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韩国大街上琳琅满目的英语课外辅导机构招牌和报名招生电话,让人目不暇接的韩式英语单词(按照韩国人自己的发音标准直接翻译成韩语的英语单词),已经深入到了韩国社会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为了学好英语,而不惜放弃自己母语,伤害母语完整性和纯洁性的做法和心态,和韩国人非常重视本土生产的农作物的做法相比,形成了天壤之别。

  因此,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为满足社会民众正常的教育要求,提供必需的教育教学服务理所当然,然而,想办法做到既“不缺位”又“不越位”,既不夸大外语教学,也不运用行政手段打压和排挤外语教学,从而使其摆脱行政干预,回归其自身规律显得更为必要。(作者单位:韩国延世大学教育研究院)

  ◀◀◀链接

  德国:激励学生掌握英语之外的外语

  《英孚英语技能指数》显示,德国保持在上游(排列第14),这归功于德国整个社会高度国际化。在德国企业,英语普遍被视作就业的前提条件而非职场竞争的利器。绝大多数联邦州规定小学三年级展开英语教学,其重点在于日常社会交往中的应用而非语法的认知。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职校注重培养学生基于工种的实用英语,而高中转向英美经典文献的解读。

  然而,德国人大都觉得现有的英语技能足矣。除英语之外,德国人也钟情于法语和西班牙语,且汉语地位突飞猛进,毕竟德国最重要的5个贸易伙伴中只有2个是英语国家。调查表明,德国人并不指望提升现有的英语技能,而是激励学生出国留学并掌握英语之外的外语。(俞可 编译)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