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建设高教强省”的传播学思考
田静//www.workercn.cn2013-11-18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为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吉林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发展规划。“建设高教强省”,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高等院校做出自身的努力,更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配合。除我省外,黑龙江、安徽、江苏、陕西等省也提出了“建设高教强省”的目标,在客观上,与我省也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这就更要求我们不仅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为“建设高教强省”提供保障,同时,要加大宣传舆论方面的支持,造成更大的声势,产生更大的影响,展开“建设高教强省”的传播学思考。

  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所谓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机制,是智能的象征。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一个系统。高等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其内部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在系统内部进行交换和共享。根据传播学理论,人类的传播活动可以分为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在“建设高教强省”的过程中,首先要为其参与者提供大量而易于接受的信息,让所有参与的个体,能够充分理解这一活动的意义,了解所承担的任务,促进这些个体的内向传播;高教系统内部,则要形成强大的“气场”,形成建设高教强省”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富有活力的组织传播发挥最大效能;“建设高教强省”不只是高教系统内部的事,更需要来自主流媒体的支持,应该动员省内外媒体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声势,让大众传播推进这一事业的发展。

  可见,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建设高教强省”的目标,需要各种传播形式能力配合综合利用,至少要做好以下五大方面的传播:

  一是教学资源的传播。早在上世纪9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就已经在网络上发布开放课程。如今,在网络上传播公开课程,已经成为国外名牌大学的生存状态。这种网络课程的传播,看似将学校的资源免费与社会分享,其实,是可以为学校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的。我们既然是要建设高等教育的强省,教学资源传播也应该是一个首选项目。这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可以扩大我省高校的知名度,带动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是高校声誉的传播。衡量高等院校教育的品质与水平,不可能像评价实体经济单位那样,用具体的利润额、产值等量化指标表示出来。高等院校的评价依据,更多地来自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建设高教强省”,必须重视对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培养和维护,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高校声誉的传播,通过及时细致的宣传活动,扩大我省高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而高校声誉的传播,既需要高校自身在宣传工作上多动脑,创新性地进行宣传策划外,还需要省内外大众传媒的支持。

  三是优惠政策的传播。要建设高教强省,就必须大量引进人才,而要引进优秀人才,就必须给予一定的吸引人才的政策。人才是有限的,对人才的需求是强大的。要想在人才争夺战中取胜,就需要创造良好的软件硬件环境,提供诱人的优惠政策,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切实地把好政策传播出去,才能让政策发挥最大的效能,把人才引进来。

  四是学术观点的传播。根据规划,我省要实施“吉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发挥高校智库作用,每年提出一批具有重要决策咨询价值的学术创新成果,形成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吉林学派”。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通过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扩大我省学者的学术影响力,加强学术观点的传播。这不仅需要我省的大众媒体的支持,同时,还应有专项投入,以获取省外媒体的支持。

  五是名师的传播。“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教育家梅贻琦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名师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根据规划,到2015年,我省国家拔尖创新人才、“长白山学者”和“长白山技能名师”要达到600人左右。名师的打造,也离不开有效的传播。我省在打造名师的工程中,也要引进媒体的力量,让我们的名师“红”起来。

  以上“五大传播”,是传播学在我省“建设高教强省”战略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应用,必须从战略高度来加以重视,并在实践中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