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联盟发展:教育提速的战略选择
//www.workercn.cn2013-11-28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在教育转型期,政府通过搭建联盟发展平台,发挥典型引领和协同发展效应,帮助学校冲破机械“复制”他人经验的樊篱,推动学校个性化自主发展,这是区域教育提速发展的战略选择。

  ■李红婷

  在深化课程改革阶段,学校发展日趋凸显其个性化特征,仅仅依赖政策引领和行政推进,已难以触及学校深层次变革。要将改革引向深入并形成持续的改革力量,必须帮助学校激活其内生力量,引领和指导学校自主变革。因此,在教育转型期,政府需要重新认识自己在公共教育服务中的角色,在自身专业引领力量难以满足需求的情况下,通过搭建联盟发展平台,发挥典型引领和协同发展效应,帮助学校冲破机械“复制”他人经验的樊篱,推动学校个性化自主发展,这是区域教育提速发展的战略选择。

  搭建不同形式的学校联盟发展平台,可有以下几种操作方式:

  点式培育

  点式培育首先要“选点”。考虑代表性、发展性和区域布局等因素,选择拟培育的“典型”学校。可在县域内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学段的中等或偏下发展水平的学校,也可在不同学段的高、中、低三个发展层次中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学校,形成布局结构合理、代表性强、有推广价值的若干“定点”培育学校。

  其次是专家跟进指导。行政部门或社会组织,可根据实际需要,组建由地方名校长、名师、高校教授、教研员及省内外专家参与的专家团队,通过开展学校诊断、研讨和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通过专家团队持续跟进指导,促进学校创新发展思路,在突破发展“瓶颈”上下功夫,以盘活主要“生长点”或补缺“短板”,实现发展速度和幅度上的快速提升。通过强化特色培育,促进学校挖掘和整合校内外特色资源,增强学校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寻找可行的个性化发展道路。

  这是一个由传统的“忠实执行”行政变革方案到专业指导学校有效开展“自组织”变革的过程。个性化发展路径的选择及实施中的调整矫正、多样化教育资源的挖掘利用等过程的展示,也对同类学校的发展更具迁移、启发和借鉴意义。

  点式培育典型的周期可为三至五年,其培育效果应采用增值性评价,淡化甄别性评价和水平评估,关注学校发展速度、提升幅度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链式嫁接

  通过激发学校内生力量而培育起来的“典型”,无疑具有更强的可迁移性。可在点式培育的同时,在本区域内选择一批学校跟进“定点”培育学校,实施“一对一”或“一对多”链式嫁接,并在适当时机,再选择后续跟进学校,实现专业指导的智慧资源与学校间互动生成资源的充分利用。在专家团队指导“定点”学校或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时,向跟进学校开放“定点”学校改进的每一个步骤和过程,指导这些学校同步推进发展,从而搭建起县域内专业引领和辐射带动交流的平台。

  片式联盟

  片式联盟是指搭建来自不同区域的“定点”学校合作交流平台,建立“一对一”或“多对多”学校发展联盟,以此来推进跨区域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实践证明,跨区域的片区联盟发展共同体学校间的交流活动,因文化背景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差异,在交流活动中更易触动“定点”培育学校主动反思,激活自主发展愿望,同时还能有效地调动“指导”学校的帮扶热情并促进其深层反思与行动创新,从而达成双向互利共赢效果。以这样的方式搭建起来的跨区域教育“对话场”,因立足于学校发展现实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得参与活动的校长和教师不仅成为最直接的参与者、体验者,而且成为更广泛的文化和教育资源的占有者。

  这种有效的相互促进的教育生态,有利于消解学校之间因生源和升学率等低层次竞争而导致的疏离或“敌意”,使参与学校成为共谋发展的合作伙伴,而在争取外来智慧、推进学生自主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课程改革创新等方面,形成了更高层面上的合作与竞争机制,成为联盟发展共同体学校继承与批判、创新与超越的强大发展动力。

  块式联动

  块式联动是指跨地域的中小学整体联动,需要取得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同,并由其牵头推进区域教育间的合作与交流。通常需要加强双方信任建设,签定合作协议,明确权利责任,建立长期巩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区域联盟共赢,是一种整体性、系统性、常态化的联盟发展模式。

  比较而言,片式联盟是由跨区域的若干“点式”培育学校与“指导”学校组成的联盟发展共同体,是在不同地域上的中小学中选“点”链接而成的“片”,因而其组织管理方式相对松散,可以是自组织的,或由民间团体、教育部门牵头组织,其成员可以是自愿参与或专家引荐。诚然,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无疑具有更强的号召力,更有利于联盟发展目标的有效达成。

  更广泛的联盟活动还包括:高校联盟、高校与中小学联盟、家校联盟、校企联盟、普通中小学与职业学校联盟等。其中,均涉及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破除阻碍学校办学活力的体制性障碍,强化政策引领和专业支持,弱化行政规定和指令性要求,由“督”到“促”,推动学校走自主发展之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作者系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齐鲁师范学院教授)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