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揭秘“解题神器”
//www.workercn.cn2014-05-27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解题神器”让教师担心家长忧心

  据“爱辅导”公司提供的数据,软件有注册用户80多万,注册老师2万多,学生用户中初中生占据主体,大概有40%左右,高中生和小学生的使用量相当,约占据30%。目前,爱辅导各种客户端的下载总量已经达到120万。

  在“解题神器”受到学生追捧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家长和教师的担心,其中最主要是对辅导软件质量的忧心。在采访过程中,很多教师对记者反映,这些“作业神器”软件像是一种变相的课外辅导机构,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唯一的优势就是收费比较低。“这类软件严格来说只是一种网络学习交流平台,与教育网校、教育机构网站不同,前者只是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解答零散的问题,并没有开设课程进行办学,所以不需进行教育资质的审核。”对没有门槛任何机构都可以操办的现象,很多教师并不认同。

  山东德州第一中学的李霞(化名)告诉记者,由于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还未听过学生用这种软件,但是她对这种软件表示了忧虑:“我实际了解了一下,发现它们的解答准确率没有那么高,如果是错误答案反而会误导学生。另外,很多题目只给结果没有具体解题过程,很难让让学生有真正的进步。”

  与李霞相同,多数老师为“解题神器”投了反对票,成都市田家炳中学刘群英老师告诉记者,她也是从媒体上知道了“解题神器”是怎么回事。后来她在班上随机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知道这个软件的学生并不多,她表示,“肯定对学生不好,就跟抄作业没什么两样,学生一旦形成依赖后,就会放弃思考,无益于学业提高。”

  对待“解题神器”的态度,很多家长坚定地与老师结成了“统一战线”。来自上海市杨浦区的陈女士对记者说,“孩子还小,肯定没有那么好的自控能力,有了这个软件,怎么保证考试中不用这个软件作弊?”天津家长孙先生坦言,孩子长期使用此类软件,就会产生依赖侥幸心理,遇到不会做的作业,都直接从网上寻求答案,老师和家长就不容易了解到孩子知识掌握的真实情况。广州的杨女士也有相同的担忧,她认为,“解题神器”就其本身来说,也许一方面会对一部分学生起到帮助作用,但它同时也容易滋长不劳而获的惰性,长此以往就会养成对网络和外界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有可能动摇学生对学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信念,因而从长远来看,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大多数家长忧心忡忡的情况下,也有家长对这种软件的流行表示理解,北京的李先生认为,如果只是询问难题,自己还是会同意孩子用。李先生说:“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大,知识越来越多元,遇到难题可以使用‘神器’,当然,天天用肯定是不行的。”

  面对家长和老师的忧虑,软件公司有自己的说法。“爱辅导”行政总监刘标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的答疑软件,基本是学生把问题拍下来提交,在线老师看到题目后把解题过程写下来传给学生,这和学生看练习后面的参考答案其实一样。如果线上互动做得好,就像老师和学生面对面讲解。”“问他网”开发商广州百田公司副总裁李伟也说:“我们相当于一个助手,在学生遇到难题时帮助他去解决。当然,用好了是解题的神器,用不好就难免变成作弊‘利器’。”

  面对“神器”更需自主思考

  从去年年底开始,“解题神器”在互联网市场的走俏已经引发了很多跟风之人,这些开发商匆匆上马,水平参差不齐,已经与软件设计的初衷背离甚远了。一些运营商打着“让更多学生享受更多教育资源”的嘹亮口号,却走上了靠“悬赏金”来盈利的道路。不少教育专家表示,这些手机应用以利益而非教育为目的,前景堪忧。有人称,“在培训机构扎堆竞争的当下,这类在线答题互动平台正以黑马的姿态闯入教育市场,打破传统‘面授机宜’式教学的垄断,一方面开拓了教育辅导的盈利新模式,另一方面却也给这个本不成熟的新兴领域埋下了隐患。”

  尽管有人呼吁,没必要把新生事物当成洪水猛兽,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他们甚至只把这类软件当成一种网络交流学习的平台,这种网上教学问答,对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扮演着“家教”的角色。然而,这仅仅是少数派的乐观看法,对于这个“家教”是否合格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多数人表示,有这样一个学习交流平台本身是好事,但孩子们用起来很难避免滋生懒惰情绪,部分学生还可能对这类软件形成依赖,从而不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机器的奴隶。

  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海燕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这种软件的流行让学生缺少了深度思考的训练,以前为了思考一道题我们都绞尽脑汁,虽然辛苦却锻炼自己的深度思维能力。而如今学生往往浅尝辄止,缺乏锲而不舍的精神,长此以往会产生不良影响”。

  “古人说‘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思考的过程是一个人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尤其在专心钻研一个问题的时候,即使最后失败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对一个人的能力提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刘开朝担心如果这种软件过分地泛滥,学生会感受不到思考的魅力。

  其实,在现代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对待它的衍生品,“一刀切”的全盘否定并非理性。北京某中学小赵老师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不再死记硬背知识点,也不再有标准答案,多给学生布置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的题目,这些“神器”自然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杭州某中学教师对记者说:“只要改变一下课堂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便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访中,北京四中网校副校长刘开朝也表达过类似观点,他说:“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的区别就在于特级教师要能够很好地布置作业,学校中怪题、偏题现象可以说是极个别情况,并非主流。作业在学习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是消化信息的有效载体,如同学习的一把钥匙。但这把钥匙一定要掌握在教师手中,否则作业就会变成一种游戏。”

  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海燕认为:“‘解题神器’的盛行源于当前的教育评价方式,仍着眼于试卷上的分数,继而让学生们只关注答案的对错,而对学习失去钻研的热情,一些学生做作业如同应付老师和家长,他们宁愿花钱求答案,也不愿花时间思考。因此,学校布置作业‘宜精不宜多’,考试出题‘宜灵活不宜刁钻’,让学生的关注点落回到知识本身,而不是做题的对错、分数的高低。” (刘磊、宋媛媛对此文亦有贡献)

  ————————网言快语————————

  @我不是那瞬间的温柔:这是一种作弊行为,虽然现在是信息时代,但不能什么都靠“抄来的”,老师布置作业本来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动脑筋完成,真正学到东西,不懂可以问,抄回来的等同于学不到东西,这和考试作弊有什么区别?

  @黄河哒哒派: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考试的时候谁来帮忙呢?所以这要看学生的自制力了,对自制力好的学生是会有帮助的,但对自制力差的学生可就“杯具”了。

  @秋阳杲杲百慕大:只是简单地解答问题而不深入思考的话,就会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退化,我认为这是这类软件存在的问题。互联网时代,类似的新生事物还会层出不穷,究竟是好是坏,是利是弊,最主要还是看你如何看待,如何使用。

  @一叶扁舟梦水云:随着智能手机普及,一些学生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变得不太爱动脑筋。题目本来就有易有难,如果动不动就上网求帮助,这和抄作业有啥区别?反正我是会严格禁止孩子使用所谓“神器”。

  @白鹤路:这个也有有利的一面,如果学霸和老师给的是详细答案的话,这样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生在学习中也偶尔会碰到难题的,这样的软件能及时地给学生解决问题,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的。

  @古道西风-瘦驼:如果不收费就更好了,可以搞一个免费互助平台,有忙一起帮嘛。家长们与其担心、责怪孩子“依赖”网络解题,不如宽容视之,把网络当作新的学习资源,为孩子成长开辟一片“新天地”。

  @suakwa:学习的意义在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如果解题神器能够提供一定的学习思路,不失为一剂良方,但因此导致学生过分依赖,而变得懒散,就违背学习的本意了。希望网上不要把答案解题步骤说的过于详细,提供引子,让学生在动脑过程中收获学习的快乐。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