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环境化人,美育育心
刘长锁
//www.workercn.cn2015-11-24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美育”的首倡者,他把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世界观同样看做是“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重要内容。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抓住学生成长过程中这一关键时期,施以美育,对于促进其健康成长,引导其热爱美、欣赏美、追求美,培养其爱生活、爱他人、爱社会、爱世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具有重大意义。

  唐山一中至今已有113年历史。作为河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和李大钊的母校,学校始终谨守“严爱勤朴”校训,秉承“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环境感染、课程设置、活动融入、实践参与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做到环境化人,美育育心。

  一、怡人环境,静气养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的物质基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也就是说,一个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和谐的、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心灵,其育人功能不可小视。

  学校始终注重校园环境的美育作用,着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让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一亭一塘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留下印记并发生作用。“励志柏”高大沉稳,银杏树秀美知性,景观石刻点缀于绿草红花之间,怡情养性:“青春广场”以大钊精神的重要内涵命名,激励学子传承大钊精神,永葆青春,敢于担当:“院士林”于无声处传达着毕业于一中的院士校友们的殷殷期盼;静静院士长廊引领学生志存高远,幽幽静园荷塘抚慰学生沉心静气,曲曲磨盘古路砥砺学生走向通途……各楼馆及景观命名无不彰显一中的百年底蕴和人文光华。美丽的校园让学生们感觉到时光与历史的细节,深受校园文化的熏陶濡染,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美育课程,提升素养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渠道,它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等。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并从中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美育课程丰富多彩怡情养性。学校在开足开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学者为学生开设京剧艺术表演、评剧艺术表演、书法艺术、汉字文化、国学赏析、诗词创作、电影欣赏、美声入门、播音主持、小提琴演奏、舞蹈、戏剧、陶艺、园艺、篆刻艺术等20多门与美育相关的课程,在学校校本课程总数中占50%.这些课程的设置,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对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名家进校园”活动开阔视野提升素养。2009年,学校开设“名家进校园课程”,并计入学分。“名家进校园”系列课程很好地融入了美育的内容,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除了开设专门的美育课程之外,学校还大力倡导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注意美育因素的渗透,力求以美育促进智育,让学生于乐在其中的体验里掌握知识;以美育助力德育,让学生在春风化雨的氛围中完成成长。

  三、美育实践,立德树人

  人而无德,生而何益?立德树人的绝佳方式就是美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崇德向善,心有他人,心怀天下。光大传统美德的“道德讲堂”活动风生水起:“《爱国四章》读书交流会”反响强烈:“我眼中的美丽一中”演讲比赛、“献歌祖国”诗文朗诵会涤荡灵魂:“三元计划”“青阳计划”等学生公益社团的活动更是别开生面……说到底,美育是一种爱的教育,它摆脱了一般教育的强制性,避免了学生对于生硬说教、灌输的逆反,以情动人,以审美的形象感人,以崇高的美感化人,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学生自爱与爱他,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爱人类、爱和平、爱生活的情感态度,通过审美的方式帮助学生在爱的体验中获得审美的共鸣和喜悦,从而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建立。

  目前,一些学校出现了美育缺失的现象,这种急功近利办教育的做法太“近视”。教育应着眼未来,把培养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勇于担当、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作为首要任务,因此,美育这一课不可缺失,必须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作者系唐山一中校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