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目前完全具备发射、测控火星探测器的技术和能力,把探测器送到火星轨道,用来远距离探测火星。但对中国航天事业来说,这种探测方式甚至无人探测器登陆火星都不是最有意义的计划
最近有消息称,中国的火星探测项目正在立项,消息来源并非官方,但火星确实是我国太空探索事业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对火星探测的探讨也由来已久。2011年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就曾搭乘俄罗斯火箭发射升空,只是由于飞行过程中出现意外,才未能如愿。当然,这次“搭顺风车”式的尝试,算不上中国探测火星的挫折。
出于对外太空和地外生命的好奇,以及火星与地球在环境等方面的相似性,人们对火星探索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科幻电影和小说中有不少是火星题材。最近的美国科幻电影《火星救援》更被认为是最接地气、最具硬科技特点的火星电影——展示了目前相对成熟可靠或者能够预见的科学技术。其实,这也透露出当前“火星热”的一个新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对目前的人类来说,所掌握的太空逗留和地外星球登陆的技术和能力,包括对火星的熟悉程度,已经让人觉得登陆火星并不那么遥远,甚至只是几年、十几年之内的事情,因此也格外让人期待。
不过,尽管人类已经有过多次月球行走的成功经历,也让无人火星探测器在火星登陆,火星车行驶于火星,但人类踏上火星,依然存在许多技术、生理和心理层面的挑战。美国航天局在去年曾列举了几项火星必备科技,包括在火星的居住模块、植物农场、水回收循环系统、制氧设备、宇航服、太阳能电池板和核电池等。其中有些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如果要应用到火星上去,还有很大改进的必要。
和月球登陆不同,38万公里的地月飞行只要几天,火星距离地球最近5000万公里、最远4亿公里,一次往返也得两年以上。目前人类最长的连续太空飞行纪录是在空间站呆了438天。往返火星,不但超出了目前为止人类太空停留的极限,还要完成登陆火星等很多复杂的工作,非常考验航天员的生理、心理适应能力。2010年俄罗斯等国曾发起过“火星—500试验”,在长达520天的密闭“火星之旅”中,中俄等国的5名志愿者用250天“飞往”火星,30天“驻留”火星,240天“返回”地球,完成5类105项实验项目,获得了生理和心理上的试验结果。但这个试验由于是在地面,对于人类离开地球、进入轨道到登陆火星表面所经历的失重、超重、低重力等多种重力环境无法模拟,也无法了解这些重力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而包括火星车、火星服的设计制造都要适应这种重力变化。
航天强国美国将人类登陆火星计划分为“三步走”,没有设定登陆的具体时间,但大致是在2030年之后。在这期间,美国航天局将在地月空间行动,发展和验证人类探索火星所需要的能力。对中国来说,目前完全具备发射、测控火星探测器的技术和能力,把探测器送到火星轨道,用来远距离探测火星。但对中国航天发展来说,相信这种探测方式甚至无人探测器登陆火星都不是最有意义的计划。火星是人类下一站的太空目的地,也是未来太阳系乃至星际探索的新起点。作为正在向航天强国进步的航天大国,或许中国没有太多必要和别人争火星无人探测的一时长短和早晚,而应好好利用载人空间站的平台,以及探月计划的收获,瞄准载人登陆火星这样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探索目标去积累能力。
空间探测器使命更趋纷繁 | 2013-01-09 |
美航天局计划“捕获”小行星 | 2013-01-09 |
庞之浩:移居太空,设想还是幻想 | 2013-01-09 |
图文:3D打印或带来武器变革 | 2013-01-09 |
印度火星探测风险多 | 2013-01-09 |
印度航天梦:“面子”“面包”都需要 | 2013-01-09 |
2014年的太空有点忙 | 2013-01-09 |
2014年的太空有点忙 | 2013-01-09 |
奥巴马的火星计划被泼了盆冰水 | 2013-01-09 |
《火星救援》中的真实科技 | 2013-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