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生命力是生命的象征,同样也是思想的象征。生命的灵性源于它与物质世界永无止息的交换;思想的灵魂则在于它对于人的现实社会实践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关键在于它对于人的现实实践活动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命力活的灵魂。早在1845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年仅27岁的卡尔·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认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从而开创了唯物主义实践哲学的先河,把哲学的作用和功能,从对世界的解释转变为对世界的改造。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产生,以其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成为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
在“实事求是”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原则。诚如马克思所说,认识世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人应该在实践中来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证明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客观性和力量。离开实践,离开现实,离开人的感性存在,哲学的思维活动,必然会陷入纯粹经院哲学的泥泽。社会实践是无止境的,科学认识也是无止境的,在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中,只有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思想认识同实际相结合,主观同客观相统一,不断“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在发展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总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因此,准确把握和科学认识变化了的现实状况、条件和复杂性,是推进社会实践发展的基本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在这方面,毛泽东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确实,正是毛泽东同志在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现实结合的过程中,在革命的实践活动中,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吸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将“批判的武器”变为“武器的批判”的过程中,找到了正确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充分运用和发展,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以实事求是为基础和本质特征的毛泽东思想,既在哲学思想风格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体用不二”的特点,将实践哲学精神寓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之中;又在思维方式上,体现了中国文化重“躬行践履”的经验传统,突出了中国传统整体性综合思维特质;同时也在文化心态上,将共产主义理想蕴含在追求大同社会的传统文化中,突出了共产主义实践的自觉,强调人民大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主体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问题导向”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力的永恒动力。哲学是关于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认识。一种哲学,只有把主体和客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看作是现实的和客观的,并在实践中基于变化发展了的现实,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主体和新的客体,理性地认识之间内在的真实的具有规律性的相互关联性,并推进现实实践问题的解决,才能具有生命力。所谓问题导向就是基于变化了的现实,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正确引导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表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相结合,以问题导向为手段,是取得社会实践成功的法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
一种主义、一种思想之所以能够被转化成为特定民族、特定社会的思想意识形式,就在于它能够适应民族发展和现实社会实践的需要,在于它能够通过与民族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展现出解决现实实践问题的能力和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并得到科学检验的,因此,大力研究并实际运用它,解决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其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它将把我们文明社会的这些“野蛮人”变成人类解放的实践因素。(作者为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所长)
实践自觉是理论创新之源 | 2014-01-22 |
中华哲学智慧升华的历史长卷 | 2014-01-22 |
运用辩证思维,驾驭复杂局面 | 2014-01-22 |
中国文化的“根”与“魂” | 2014-01-2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建构 | 2014-01-22 |
学问思辨 励志笃行 | 2014-01-22 |
确立外国哲学研究的科学导向 | 2014-01-22 |
三论“新子学” | 2014-01-22 |
推动当代中国哲学向“大哲学”转型 | 2014-01-22 |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 2014-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