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更该为何江身上的责任感点赞
陈先哲
//www.workercn.cn2016-06-01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一所以培养未来社会的领导者为己任的大学,从来都是学识与德行培养并重:既要培养各个领域的一流专业人才,又要将传承和捍卫人类价值作为当然使命。

  近几天,人才的“中国制造”一遍又一遍地在微信朋友圈中刷屏。“韩春雨热”还没过,大家又开始热烈地谈论何江——第一位登上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台的中国学子。大家最关心的是为国人长脸的“哈佛首次”,也有很多人认真地辩论起读书到底是否有用,甚至还八卦一下他是否会学成回来报效祖国……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到这场演讲的内容。而在我看来,这位哈佛学子在演讲中所传递的创新必须与社会责任感相伴而行的理念才是真正亮点所在。

  何江的演讲首先指出了一个很有意义但在实践中却常常容易用力过猛甚至走偏的事实:“比以往任何时候,我们的社会都更强调科学和创新。”确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创新都被放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位。尤其在国内,创新不但位列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而且创新驱动也被列为重大战略,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但是,在各地的工作实践中,“创新”的概念也被滥用,出现了不少曲解创新本意的情况:每行每业都言必称创新,甚至一些更迫切需要传承和回归传统的领域,也在大谈特谈创新。而且,因为被滥用之后,也降低了创新的门槛——某项技术稍微做了一点改良之后也叫创新,甚至山寨别人的产品再改上两笔也叫创新……当创新被滥用甚至被随便贴牌之后,真正的创新往往出不来了。

  但是,即便有了不少科技创新,这个世界就会变好了吗?当然不是。何江在演讲中指出,“尽管我们人类已经在科研上有了无数建树,但怎样把这些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带到世界最需要的地方,我们有时做得还不尽如人意”。我们的世界还有很多仅靠科技创新无法解决的问题,正如何江所说,“世界上大约有12%的人口每天的生活水平仍然低于2美元。营养不良每年导致300万儿童死亡。将近3亿人口仍然受到疟疾的干扰”。所以他试图转移如今对创新过分关注的重心——“我们的社会同样需要关注的一个重心是将知识传递到那些真正需要的地方”。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也许不用更尖端的科技,却需要国家乃至国际之间探索如何令科技资源更为均衡分配的体制和机制,需要的是这些即将走出大学校门并将成为未来社会的精英们身上所具备的社会责任感……

  毕业典礼作为毕业生告别大学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仪式,不仅是见证学生披上学位袍、戴上学位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思考毕业之后的使命。何江在哈佛毕业典礼的演讲,正是想传递这样的信念——无论你将去华尔街,还是去硅谷,或者去创业……在为创新奋斗的路上,不要忘记你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对于改变世界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但如果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伴行,创新成果将无法让更多更需要的人受益,甚至缺乏责任感的创新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如果名校精英们毕业后都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奋斗目标,而忘记责任担当,没有家国情怀,这个世界会变好吗?所以何江真正值得国人自豪的地方并不是什么“哈佛首次”,更应该是作为一名从中国走出去的哈佛学子,他走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式的价值局限,彰显了一种心怀天下的使命感。

  总之,何江的个人经历作为个案,对于进行读书是否有用、农村学子能否“逆袭”之类的探讨恐怕并无多少意义,正如之前以韩春雨的个案来谈论整个科研机制一样,都是解读过度甚至跑偏了。但是,仅这场演讲本身,对我们思考如何建设一流大学和培养人才却是颇有启示意义的。我们国家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之后,实践界更关心的是技术层面的东西,都希望在各项排名指标尤其是科研指标上更进一步,却很少关心大学应有的使命和责任。但如哈佛一样的世界一流大学,虽然也素以追求真理为核心价值,但从未只是一味追求科学而忘记社会责任。一所以培养未来社会的领导者为己任的大学,从来都是学识与德行培养并重:既要培养各个领域的一流专业人才,又要将传承和捍卫人类价值作为当然使命。也只有培养出大量学识与德行“双一流”的人才,一所大学才堪称世界一流大学。(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