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如何突破创新的思想瓶颈
//www.workercn.cn2016-06-12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榜样”是用来超越的

——如何突破创新的思维瓶颈④

  临近毕业季,中央美术学院又开始了毕业展。观展过程中,有人惊叹作品新奇,也有行家不客气地点评:看似新鲜,但不少作品处处留下模仿的痕迹。

  其实,在艺术史上,创作之初的模仿与参照,不可避免。领路人身后,总是会聚集一批跟跑者。学书法,绕不开颜柳欧赵,所谓“法帖”就是这个领域的入场券。名家名作开风气之先,却也是千锤百炼积累而成。巨擘如吴昌硕,终其一生都潜心临写《石鼓文》;欧洲印象派画家缔造“光影革命”前,几乎都是古典艺术大家的信徒。(全文阅读

向可能性保持“开放”

——如何突破创新的思维瓶颈③

  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谈及科学研究的特点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的表述让人深思。创新,很可能在意料之外的地方猝不及防地出现。这就意味着,要创新,就需要自由畅想、大胆假设,需要向更多可能性保持一种开放的状态。

  “未知大于已知”,这说的不仅是互联网,在人类智识的绝大部分领域,其实都是如此。我们对世界、对人类的了解,可能只相当于一本书中的一个墨点。于已知中循环、在老路上打转,难以把点连成线、线扩成面。只有主动去探索墨点之外的领域,才有可能获取更多知识、发现更多精彩。否则,我们不仅会“错过整整一个时代”,而且可能错过整个世界。(全文阅读

 

“匠心”并非守旧的别名

——如何突破创新的思维瓶颈②

  为了让煮出来的米饭更好吃,美的电饭煲研发团队1年要煮掉数以吨计的大米,每天光测试对比就得吃掉10碗饭;汽车五六层的喷漆,“90后”青年杨金龙可以保证每层厚度误差不超过0.01毫米……这段时间,很多媒体都在“寻找中国工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态度,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精神,正是这些“大国工匠”共同的特征。

  不过,在一些人眼中,所谓的“工匠精神”却是因循守旧的代名词。在新闻稿都可以自动生成的时代,简单、机械地重复干一件事,早该被机器取代了,“手打牛肉丸费时又费力,和机打的能有多大区别”?在他们看来,讲究品质乃是“顽固”,坚守匠心近乎“矫情”。这样的论点,只是着眼于短期利益,并没有看到“匠心”与“创新”的息息相通。(全文阅读

 

别让“功利”缚住翅膀

——突破创新的思想瓶颈①

  从幽深的海洋到浩渺的太空,从“看不见”的基本粒子到让人“看见”的眼角膜……近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了中国5项“高大上”的科学工程。中国能否成为全球科学领跑人?对于自己的设问,这个报道做了侧面回答:一次“科学革命”正在这里发生。

  然而,比科学之光还要耀眼的,或许是这部纪录片中科学家们清澈纯粹的眼神。无论是在大山深处建设大型射电望远镜,还是在实验室里用镊子夹起动物的眼角膜,科学家们身上散发出一种沉静的气质,他们的眼神超越了一时一地的名气、利益,与人类最深刻的智慧、自然最深处的奥秘交相辉映。(全文阅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