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规律与价值: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视阈
肖明江 张海鹰
//www.workercn.cn2016-08-03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学准学深学透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准确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视阈——规律与价值。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以人为中心的各种关系,其核心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有规律可循的,是需要依靠规律维系的,每个人都需要遵循规律实现社会化,需要依靠规律生存发展,因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律。人与人的关系同时也是一种价值关系。每个人都需要依靠价值规范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进而实现社会化,因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价值。

  规律研究与价值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两个重要支点。规律研究需要价值研究的规范,才能坚持正确方向;价值研究需要规律研究的支撑,才有坚实的基础。规律研究与价值研究并举,是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健康发展之道。

  从规律与价值这一基本视阈理解,哲学社会科学为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规律认知和规律遵循,也提供了价值观念支撑和价值规范选择。因此,“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

  从规律与价值这一基本视阈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在规律上,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在价值上,它“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在规律与价值的基础上,它是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方法,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误;才能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的问题,在我们这样一个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回归实际生活、回归人民群众。

  从规律与价值这一基本视阈理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规律研究与价值研究并重。过多关注人的规律需求,似乎只有规律研究才是学术、科学,对人的价值存在关注不够,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学术、科学,只是政治理论和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这样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只能见物不见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总体状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规律研究和价值研究的失衡。

  从规律与价值这一基本视阈理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不忘本来。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蕴含着古圣先哲从规律角度对人与人的关系的不懈探索,更积淀着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等各家各派关于人与人价值关系的丰厚思想资源,这是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虽然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生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有本质不同,但如何在规律与价值上处理父子、夫妇、兄弟等亲缘关系,个人与家国的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仍然是当下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研究主题。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从规律与价值这一基本视阈理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吸收外来文化。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立足本国实际、开门搞研究,从人类创造的有益的学术成果中吸收有益滋养。在规律上,“对现代社会科学积累的有益知识体系,运用的模型推演、数量分析等有效手段,我们也可以用,而且应该好好用”。但必须有科学的判断力,用价值来规范,为我所用。如果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加分析地把国外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奉为圭臬,生搬硬套、照猫画虎,以此来剪裁中国、品评中国,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只有坚持主体性、原创性,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坚持洋为中用,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从规律与价值这一基本视阈理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规律与价值维度,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揭示规律、提出学说、阐明道理、创新方法。必须着眼于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聚焦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方案、主张,彰显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作者单位: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阜新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