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洲际导弹:大国长剑铸之难
——第二炮兵导弹专家解析各国洲际导弹热
宋勇 杨光松 本报特约记者 张常伟//www.workercn.cn2013-11-09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美国“民兵-3”洲际导弹

彭田 绘

  新闻提示

  近期,有关洲际导弹的新闻不断:日本发射具备发展洲际导弹潜力的固体火箭;印度两次试射“烈火-5”新型导弹;美国从兵器库里翻出“民兵-3”导弹测试发射;俄罗斯新型潜射洲际导弹服役后首次试射失败……

  事实上,自问世以来,洲际导弹虽被视作“大国长剑”却从未用于实战,现代战争中反而是巡航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大行其道、大显身手。

  那么,目前为何仍有不少国家竞相“燃炉铸剑”?研制洲际导弹,需要突破哪些技术难关?着眼未来战争,它又有何新的发展趋势?请看来自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专家的解析。

  从冷战产物到大国名片

  洲际导弹的设计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著名火箭专家冯·布劳恩向纳粹政府提议的A9/10计划。后来,二战中德国战败,这一计划未能实施,但发展出了最早的中程弹道导弹V2。此后,人们便尝试将导弹的射程一再扩展。

  按照国际惯例,洲际导弹通常是指射程大于8000公里的弹道式导弹。不过,不同国家所处地理位置和军事战略意图不同,对洲际导弹的射程规定也不尽一致。正是如此,印度才宣称其射程超过5000公里的“烈火-5”导弹为洲际导弹。

  洲际导弹一般采用两台或三台发动机串联接力推进,携带核弹头,可用于远程攻击敌国领土上重要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目标。根据发射位置的不同,洲际导弹可分为陆基和潜射两种,相比中、短程弹道导弹,它不仅射程更远,而且速度更快、打击威力更大、准备工作也更复杂。

  与核武器等许多战略性武器类似,洲际导弹的诞生和发展也与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密切相关。1957年8月,苏联成功试射了世界上第一枚射程达8000公里的洲际导弹——被苏军称作“老七”,北约代号为SS-6的P-7型弹道式导弹。这款导弹带来的全新远程核打击能力,大大改变了美苏战略力量对比。惊恐之下,美国也于1959年装备了第一款洲际导弹“宇宙神”。从此,两个武器大国在国际上掀起了洲际导弹数量与质量的长期竞赛。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洲际导弹已多次升级换代,如今,它正逐步从多弹头、大当量、大规模部署向提高机动能力、精确打击能力方面转变。

  目前,世界公认的拥有可立即投入使用的洲际导弹的国家已扩展为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和中国等5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洲际导弹成为体现大国威慑力的重要“名片”。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