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美俄较劲“制天权”
//www.workercn.cn2013-12-02来源: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11月19日,美国“一箭29星”,创单次火箭发射载星数世界纪录。但这个纪录仅仅保持了两天,21日俄罗斯用“第聂伯”火箭同时发射了32颗卫星。

  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的“星球大战”计划,让美俄对外层空间的争夺战呈白热化状态。冷战结束后,由于前苏联的解体,似乎让这种竞争告一段落。但进入新世纪后,美俄重新出招,世界又重新陷入“制天权”的军备竞赛阴影之中。

  借“一箭多星”较量反导能力

  11月21日,俄罗斯用一枚“第聂伯”运载火箭在俄奥伦堡州的亚斯内发射基地成功将32颗多国各种用途的卫星送入轨道,刷新了两天前美国创造的世界纪录。就在19日,美国一家公司利用一枚火箭创纪录地同时把29颗卫星送入地球轨道,其中包括由高中生制作的第一颗微型卫星及一颗手机卫星。

  俄军事专家指出,目前,世界上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只有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和印度。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多种不同轨道的卫星技术是比较复杂的,不容易掌握。因此,掌握“一箭多星”技术既标志着运载火箭能力的提高,也标志着发射技术和火箭与卫星分离技术上的新突破。而掌握这一发射技术也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它可以为发展分导导弹技术打下基础。但导弹分导技术远比发射多星要复杂得多,因为分导弹头要攻击不同的地面目标,如何控制好再入角度直接关系到导弹的实际命中精度。目前美国正在大力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因此多弹头分导技术是突破反导系统的最好办法,它能有效躲过对导弹的拦截。有资料显示,当分导弹头数达到5-15个时,导弹突破反导系统的几率接近100%,即完全拦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因此,此次俄美分别发射“一箭多星”并非只是向外界表明自己的能力,外界更愿意将其解读为两个航天大国的暗中较劲。

  这已经不是俄美近期首次围绕航天发射较劲了,二者竞争动作频繁。在上个月18日,美国的火星探测器顺利发射,22日俄罗斯用“轰鸣”号运载火箭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将3颗欧洲地磁探测卫星SWARM成功送入轨道。另外,今年初,美国、俄罗斯陆续公布探月计划,韩国《朝鲜日报》分析称,20世纪60至70年代曾经发生的太空探测竞赛时隔40年再次点燃,“星球大战”再次开启。

  美俄在太空领域辟新战场

  冷战结束后,前苏联解体,美国作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独与其抗衡。于是美国不顾世界各国反对,以应付恐怖分子和“无赖国家”为借口,宣布退出《第二阶段反导条约》,加速太空军事化道路,企图借助自己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垄断太空,独霸全球。

  虽然上个世纪里根政府的“星球大战”计划最终夭折,但是该计划中的一些技术突破起到了技术革命的作用,美国在90年代以来的信息革命中能独占鳌头恰恰是得益于此。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可以说是“星球大战”计划的延续,美国认为这是一项全面提升国力的系统工程。

  2001年,美国“国家航天安全管理和评估委员会”就美国未来航天活动的发展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报告,明确提出美国航天部队的发展规划,并于当年成立了第一支相应的试验部队。

  对于美国长期以来谋求独霸太空的企图,俄罗斯早有准备,为应对长期存在的太空对抗,早在1992年8月,俄罗斯在前苏联国防部航天器部的基础上就组建了隶属于战略火箭军的军事航天兵种;2001年,俄罗斯又将该部队和导弹防御部队抽调出来,组成一个新的独立兵种——“天军”。

  和过去美苏之间的较量不同,最近出现的太空竞争除了军事目的之外,利用人造卫星的信息通讯、预测粮食收成、资源探测等产业也迅速发展。

  现在的太空已经成了美俄争霸的新战场。

  2009年2月10日,一颗美国商用通信卫星与一颗俄罗斯报废军事卫星相撞,并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例卫星相撞事件。当时有评论认为过多的航天器发射导致了地球周围的轨道越来越拥挤,进而导致卫星相撞。但也有评论认为卫星所属的某一方,利用作废卫星进行试验,测试其未来太空武器的某些可行性。但这种说法遭到了双方否认,事情最后不了了之。

  美俄太空技术差距拉大

  作为美国在太空领域的老对手,为了重振前苏联在太空领域的雄风,俄罗斯不甘落后。

  去年,俄罗斯“质子-M”运载火箭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坠毁,引发了各界对俄航天工业前景的担忧。

  虽然同为世界公认的航天大国,近年来美俄太空技术差距正在逐步拉大。在美国不断发展空天飞机、深空探测器等新一代航天器的同时,俄罗斯却在卫星发射等传统领域“状况”不断,其背后的原因值得关注。

  发展航天技术需要国家战略支撑,冷战后美俄两国太空战略目标指向不同,是造成当前两国太空技术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都想争夺太空霸权。1957年苏联率先发射人造卫星后,美国急起直追,于1969年成功实行登月计划,将人类送上月球。此后,美苏两国太空争霸各有胜负,互不相让。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俄两国的太空战略开始出现差异。

  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始终不肯放弃争夺太空霸权。2011年2月4日,美国公布《国家安全太空战略》报告,规划了其太空力量未来10年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维持太空优势,增强太空能力,主要针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太空侵犯等目标。反观俄罗斯,虽然其在某些军事领域仍可与美国抗衡,但其国家整体实力相对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去年年初,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向政府提交2030年太空探索战略草案,称其目标是“确保俄罗斯航天保持世界级水平,巩固航天强国前三的地位”。从这个草案看,俄罗斯的目标是维持其太空能力不要下降太多,不再追求太空技术的绝对领先。太空发展战略目标的不同,从根本方向上决定了两国太空技术将拉开差距。

  就具体操作来说,两国航天发展机制的不同,也对各自太空技术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太空力量发展体制,1985年就成立了航天司令部,统一管理航天规划,集中执行太空作战任务。2002年6月,美国的航天司令部与战略司令部合并,成立了一个新的战略司令部。因为美国航天发展机构基本保持稳定,其太空力量发展也有了可靠的组织依托。与其相比,俄罗斯发展太空力量的机构总是处于调整之中。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将从苏联继承下来的太空力量组建一支直辖兵种宇航部队。1997年,这支部队与导弹防空部队一同并入战略火箭军。不久,俄又将军事航天部队与太空导弹防御部队从战略火箭军分离出来,建立了航天部队。俄太空力量隶属关系的不断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太空力量发展。

  另外,因为具体的作战需求不同,美俄将太空力量转变为实战能力的效率也有差别。以海湾战争为标志,美国在其参与的大小战争中高度重视依靠太空力量支撑其信息化作战。信息化战争的需求,使美国对发展太空力量保持高额投入。目前,美国在太空运行的卫星有600多颗,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反观俄罗斯,自成为独立国家以来,虽然进行过两场车臣战争和一场与格鲁吉亚的冲突,但俄军对太空力量并没表现出过多的依赖,基本上打的都是传统的地面战,这一方面表现出俄罗斯太空力量对实战的支撑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俄罗斯将太空技术转化为实战能力的效率较美国有差距。

  有分析认为,从目前情况看,美国太空技术将在一个时期内保持领先优势。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当前俄罗斯太空能力发展步入蹒跚之境,但其整体实力依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俄罗斯正在远东地区建设新的发射场,计划于2015年首次实行航天发射,取代不断出现“状况”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在航天技术领域,俄罗斯的火箭发动机、载人飞行等技术依然保持着独特的优势。随着俄罗斯对航天系统体制的调整理顺及经济发展带来的投入增加,加上不断深化的国际太空合作,在未来的太空竞争中,俄罗斯仍将占据重要地位。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