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详解日本“防空识别区”作战流程
//www.workercn.cn2013-12-03来源: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11月23日正式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日本反应尤为强烈,强调自身军用航空器活动不受中方新规的“约束”。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日本就从驻日美军手中接过防空识别区的监视职能,在美国这个防空识别区始作俑者的言传身教下,日本在防空识别区设立与运行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作战流程”。

  24小时进行动态监控分析

  按照日本航空自卫队的工作流程,防空识别区的监控体制由地面雷达站(或早期预警机)、防空指挥所及航空总队作战指挥所、航空基地三大部分组成。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分散于全国的28处大型固定雷达站发挥的“耳目”作用。这些雷达站依托JADGE防空自动化信息系统,与三泽、入间、春日、那霸等四大防空指挥所以及府中基地的空自航空总队作战指挥所保持无缝衔接,随时监视识别区内出现的“异动”。

  操作这些雷达站的空自单位是警戒队(或群),规模在百人左右,分为队本部、基地业务小队(排级)、通信小队和监视小队,每班上岗盯雷达屏幕执勤(一般8小时一班)的监视官是3人。由于要让雷达探测得尽可能远,日本空自把这些雷达站都设置在人烟稀少的高山。

  按照专业术语,雷达站掌握的空情还只能算“情报资料”,要变成有价值的“情报”还需更高级别的防空指挥所乃至总队作战指挥所分析判断。据称,以面对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那霸防空指挥所为例,高敏感度设施都在山体内侧,综合指挥大厅采用冷光源,下辖雷达站乃至滞空的早期预警机传回的坐标信息会实时显示在厅中央的大屏幕上,有不少于10名专门参谋人员24小时进行动态分析。

  由于指挥所要对空情作出明确的判断,并掌握是否出动战斗机拦截“敌意目标”的大权,因此相关人员必须有相当的战术素养和敏锐的判断力。据报道,防空指挥所的领导者是首席拦截管制官,以下包括飞行安全干部、拦截(兵器)管制官、对空监视员、识别技术员、管制技术员、空域协调员等。

  接到命令后军机5分钟内升空

  如果空自防空指挥所以及更高级的总队作战指挥所确定要跟踪或监视防空识别区出现的“敌意目标”,担负战备值班的日本空自战斗机部队就要“紧急起飞”(或称为“行动监视”)。以中日频繁过招的东海方向为例,驻冲绳那霸基地的空自第204飞行队每天都配置有负责战备值班的飞行员,他们一般在独立于作战室的战备值班室内值班,包括飞行队长在内所有具备战备飞行员资格的成员都要轮流值班。

  大体上,日本空自基地内每天安排4架战机值班,它们必须在接到紧急起飞令后5分钟内升空,向目标空域突进,每次紧急起飞,一般出动一组两架战机,另一组两架飞机则准备下次起飞。当需要实施大规模拦截时,两组飞机交替起飞,前两架燃料耗尽返航时后两架起飞,而且有时还能得到临近基地起飞的值班机增援。空自用于战备值班的是F-15战斗机,拦截目标通称为国籍不明飞机。据日本防卫省宣称,以前F-15拦截的大多是俄罗斯军机,尤其在俄战机前往东海或越南金兰湾所必经的对马海峡空域,日本F-15机群必定要执行所谓“通峡应对”的紧急起飞(基本由筑城或新田原基地的飞行队负责),因为该海峡的公海空域窄而长,一旦俄机编队航线稍有偏差就会进入日本领空。但从2011年以后,随着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飞机在与那国岛、钓鱼岛等方向出入频繁,它们又成为日本机群经常拦截的目标。

  拦截过程分为3个阶段

  日机整个紧急起飞拦截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值班,基地根据最常用跑道的位置设置战备值班机库,每个机库停放1架F-15,接到紧急起飞令后机库大门打开,飞行员在库内打开机载导弹保险,启动发动机,将飞机滑出机库,整个过程不能超过2分钟。第二阶段是接敌,双机编队起飞后,转由空自的防空管制所(GCI)导航。第三阶段是拦截,当F-15双机编队与目标距离达到2000英尺时,F-15飞行员要开始用目视观察目标轮廓(夜间拦截除外),确认其国籍,检视目标是否装备武器。若目标没有敌对意图,日机通常会采取伴随飞行措施,并进行无线电喊话。其间,日机编队要拍下目标照片,方式是一架飞机抵近目标拍照,另一架飞机在目标后上方观察。

  日本非法扩大“防空识别区”

  事实上,近年来日本自卫队的飞机针对中国、逼近中国的抵近侦察活动不断加强,近期又不断扩大日本作战飞机的活动范围,频繁干扰中方公务飞机的正常飞行,并对中国军机的例行巡逻活动进行干扰。此外,日本还在不断谋求扩大“防空识别区”。第一次是1972年5月,第二次是在2010年,都将其向西向中国方向扩张。2010年6月24日,日本防卫省单方面宣布扩大与那国岛上空的防空识别区,把与那国岛西侧的日本领空和其外侧2海里,纳入日本的防空识别区。据悉,日本在与那国岛上空的防空识别区原来是以东经123度为界线,这是二战美军占领琉球时设定的,1969年由当时的日本防卫厅加以追认。日本单方面扩大防空识别区导致与中国台湾地区的防空识别区出现重叠。此举当即遭到中国台湾地区的反对,但日本依然我行我素。

  与其他建立了防空识别区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日本防空识别区的划定范围可以用“霸道”一词来形容。

  目前,日本单方面在东海上空划定的“防空识别区”基本上是沿着东经125度往南,经北纬30度后,再往北纬25度、东经120度的方向斜向西南,至东经123度再折向正南。这一区域离中国最近处,距浙江省的海岸仅约130公里。不但包括钓鱼岛,还跨越日本自己主张的东海中间线,将中国东海油气田全部涵盖其中。这样的情况下,中国飞机即使在本国沿海和东海专属经济区上空正常飞行,也会被定义为“闯入”了日本的防空识别区。日本防空识别区的西北部更是过分到距离俄罗斯海岸不足50公里。可以说,日本“防空识别区”已成为非法侵占我国领海领空主权的“空中堡垒”。

  日本借

  防空识别区“入侵”

  毫无疑问,日本将防空识别区划得如此宽广,甚至深入邻国的专属经济区是极不合适的,中俄等邻国也从来没有承认日本的防空识别区。但日本却利用航空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形成了很大范围的海空立体巡视空间,进行所谓的“实际管控”,这一过程中也造成与邻国的不少摩擦。

  1987年12月9日,4架苏联图-16中程轰炸机靠近冲绳,日方紧急起飞4架F-4EJ战机拦截。其中,有一架图-16继续靠近,并先后进入冲绳和德之岛领空,尾随的F-4EJ发射曳光弹促使苏机掉头返航,并未真正开火攻击。

  再以2012年为例,日本针对中国飞机所实施的紧急升空达到150多次,而针对俄罗斯飞机的紧急升空超过250次。当时中国没有防空识别区这一设定,但中国飞机在没有争议的海域上空飞行即遭到敌对性的近距离跟踪监视,这无论如何都是无法接受的事情。

  据日本防卫省10月9日公布的数字——2013年上半年度,日本航空自卫队战机紧急升空次数为308次。今年1月,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就扬言,可对进入防空识别区的飞机实施曳光弹警告射击。9月,日本防卫省又声称,如果中国无人机“侵犯”日领空,日方将考虑将其击落。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认为,虽然过去日本对使用武力比较小心,但目前日本的军事战略在经历一个大的转折点,特别是给基层放权,比较令人关注。最近两年,日本已经给海上保安厅放权,加大在前线指挥官的权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外国飞行器进入其所谓‘防空识别区’,同时日方前线指挥官手里又有处置权的话,那么擦枪走火、发生突发事件的危险性将会上升。”杨伯江认为,这样的趋势,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综合《环球时报》《北京日报》《钱江晚报》等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