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锐意改革,激发“乘数效应”
——探寻全球治理的“杭州共识”②
周人杰
//www.workercn.cn2016-08-31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调控与改革为全球走出“发展的焦虑”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与变革的样本,这本“秘笈”愿与朋友们一道分享

  一个经济总量位列全球“榜眼”、经济增长对世界贡献超过25%的经济体——中国将在国际经济金融治理中扮演怎样的新角色、发挥怎样的新作用?我们的政策主张与调控模式,对不同体制的国家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借鉴与启示、贡献什么样的力量与智慧?各界正期待G20杭州峰会交出务实的答卷。

  中国经济好,世界经济会更好。“惠全球、利长远”的锐意改革,是激发共同活力的源泉所在。当前世界经济刚走出危机的阴霾,但复苏高度脆弱,增长劲头不足,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动力源。而在东方,恰如有国外学者所言,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出了一剂“解决世界难题的良方”。治标,以求眼下稳增长;治本,为谋长远添动力。这份注重结构、辨证施治的中国主张,有理由凝聚成国际经济治理新的共识。

  为何如此?全球来看,单纯的政策宽松已经日渐式微,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放水”早放到了极限,而财政政策的债务负担也不堪重压。因此,为“让经济河流的水活起来,源源不断流淌”,不能再走老路子,只能向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增长要动力,通过系统性调整激发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对内拉动就业与收入的复苏觉醒,对外强劲投资与贸易两大引擎,进而实现可持续的理性繁荣。

  这份锐意改革的中国方案,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转型或许更为重要。据介绍,这次峰会的议程设置至少有两大突破,一是首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将围绕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二是给予了发展中国家“史上最多”的参会席位。而中国方案的“供给侧”与“结构性”两大关键词,分别指向“发展能力”与“发展质量”,瞄准的是后发国家消除贫困、经济起飞、结构优化等共有的风险挑战。

  比如,在结构性的改革议题中,产能过剩是不少市场经济体郁结的烦恼。而对中国近来实施的“去产能”,有人心存误解,觉得这是计划手段,还存在对外倾销的嫌疑。其实,中国钢铁对过剩产能的化解,本质上是互利共赢的。河北钢铁的海外布局就不仅降低了自身销售压力,同时较好对接了当地需求,称得上是“利己不损人”。这些符合WTO规则的解决方案,属于市场化的平衡配置、资源互补,值得发展中国家参考借鉴。

  应当说,中国宏观调控与全面深化改革激荡起的自信力,是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被证明有力、有效的。我们常说的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已被承认“不是被动、消极、无序的,而是主动、积极、有序的”。某种意义上说,中国面临的经济放缓与企业负担,常常构成各国普遍的“心结”;中国调控与改革收获的“钥匙”,也为全球走出“发展的焦虑”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与变革的样本。这本“秘笈”,我们愿与朋友们一道分享。

  梦想进行时,杭州有故事。从圣彼得堡到布里斯班,从安塔利亚到西子湖畔,“中国元素”愈发耀眼,“中国经验”日益得到认同,这背后蕴含的是各国对于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不懈追寻。“穷则变,变则通”。峰会各国的GDP占到全球总额的90%以上,可以说G20的改革属于与会各方,更属于全世界。相信开放、透明的华丽转身后,我们会迎来下一个“改革共振”的精彩时代。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