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习主席指出,“军队建设发展要精准,做到精准谋划、精准规划、精准部署、精准落实、精准检验。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问题,怎样叫解决了问题,都要贯彻精准原则”。这一重要论述是建军治军理论的创新发展,揭示了新形势下军队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规律,从方法论的高度为加强基层建设、解决基层问题提供了金钥匙。目前全军和武警部队正在开展精准抓建基层工作探索实践,各级应强化精准抓建理念,提高精准抓建能力,积极探索精准抓建基层的方法路子,不断提升基层建设的质量效益。
基层建设提质增效呼唤精准抓建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基层是强军的基石,只有把精准抓建作为一种科学思维理念、基本工作方式和重要职责要求牢固确立起来,才能不断提高抓建基层质效,推动强军目标在基层落地生根。
顺“时”应“势”,精准抓建是推进基层建设发展的科学理念。“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精准抓建集中体现了“更加注重集约高效”的发展理念,符合新形势下军队建设发展特点规律,是时代所需、大势所趋。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看,摒弃粗放式发展模式,坚持集约高效搞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军队是社会发展改革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精准抓建上理应走在前列。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目标要求看,优化规模结构、促进内涵式发展,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是对我军整个组织架构的一次重塑,从一开始就必须精雕细刻,把精准理念灌注全军部队,运用于基层建设实践。尤其是当前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新体制赋予了各级新职能、新使命,必须把精准抓建作为推动基层建设发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最大限度地释放新体制的生机活力。
把“脉”点“穴”,精准抓建是提升基层建设质效的有效举措。新体制新形势下基层如何抓、怎么建,精准抓建从发展机理和内在要求层面给予了很好的回答。当前,我军组织结构日益复杂,专业分工更加精细,对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基层千面,各有不同。基层单位建制类型、担负任务、编制装备、建设基础、所处环境都不尽相同,千差万别的基层单位,需要抓建思路方法上的千篇千律。然而,个别部队抓建基层还存在“差不多”思维、“一刀切”做法,抓工作“大水漫灌”、有问题“集体吃药”,既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又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抓建基层效果打了折扣。这就需要通过精准抓建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分类指导,减少原则性模糊性,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另一方面,基层发展,日新月异。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考验,军队使命任务拓展的新要求,官兵成分结构和思想行为方式的新变化,都给抓建基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调整抓建思路、完善抓建举措。坚持精准抓建,就是要做到因时而异、因事而异,把“千篇一律”变为“量体裁衣”,切实把准脉搏、点中穴位,把基层建设遇到的矛盾问题研究解决好。
造“船”架“桥”,精准抓建是强固基层建设基础的方法途径。精准抓建既是思想方法也是工作方法,为建设基层、打牢基础这个“过河”任务,提供了“摆渡”、架起了“桥梁”,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精”和“准”回答了新形势下如何抓建基层、抓建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既是工作思路也是建设目标,强调的是抓住关键、有的放矢,解决的是抓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抓”和“建”回答了由谁来抓、谁去建的问题,指的是抓建基层的实施主体,包括党委机关精准指导服务、基层精准建设发展两个维度。精准抓建基层,就是要针对新形势下基层建设特点规律,积极探索精准抓建的思路方法,研究制定精准抓建的工作举措,推动基层建设进入良性高效运转的轨道。
履行好精准抓建基层的职责
落实精准抓建,关键要将其注入部队工作经脉,使各级牢固树立精准理念、强化精准意识,切实把党委机关指导服务、基层自主建设和官兵智慧力量统一起来,真正把精准原则贯彻到基层建设各领域、全过程。
精准指导——党委机关当好“总调度”。党委机关是部队建设的“中枢”。党委机关落实精准抓建,既要强化指导责任,也要强化服务意识。坚持精准统筹,科学部署安排工作任务,按纲依法规范基层秩序;坚持精准指导,及时了解基层建设现状,找准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区分对象、分类指导加以解决;坚持精准帮建,指导各级有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帮建支部、帮带干部、帮抓骨干工作,强化基层造血功能;坚持精准服务,把基层实情摸准,把帮建措施定实,把检验评估搞科学,真正抓到点子上,帮到急需处。党委在精准抓建中要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把好方向、统好思想,注意把上级的指示精神和部队实际结合起来,把宏观统筹设计和解决矛盾问题结合起来,确保党委决策科学,工作落实有力。各级机关应明确职责、依法指导,增强工作指导的科学性、实效性。军委机关有关部门主要从政策制度层面研究解决基层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制定基层建设法规和发展规划,加强对精准抓建的宏观筹划指导和典型舆论引导。战区机关应按照战区主战的原则,围绕加强基层战斗力建设、提高联合作战指挥能力,研究提出具体需求和对策。军兵种机关应按照军种主建的原则,认真分析和把握部队建设特点规律,善于发现和找准基层建设的矛盾点、关节点,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基层面临的倾向性问题。战区军种和军级单位应结合实际制定基层建设年度计划和措施,搞好重点指导,对重点方向、重点领域实施重点帮建。师旅团级单位应强化抓基层的主体责任,把关心服务基层的工作做细做实。
精准建设——基层种好“责任田”。依靠基层建设基层是抓建基层的一条基本经验。搞好精准抓建,基层自身是主角。基层精准建设发展,就是要把精准的思维理念和方式方法运用到建设工作的方方面面。细化规范建设标准,解决好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必先立。依据《纲要》明确的基层建设标准“十六条”,研究制定本单位建设的目标评价体系,做到细化量化,使每项工作干有具体标准、评有清晰尺度。细化规范工作内容,解决好干什么的问题。事无巨细,贵在有章可循。对照《纲要》规定的八项经常性主要工作,系统梳理每年、每月、每周、每日应抓必做的具体事项,分类拉出清单,确保工作任务清、不落项。细化规范操作流程,解决好怎么干的问题。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围绕实现工作任务目标,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和建设的重点、急需和弱项,具体明确每项工作落实的实施步骤、方法形式、时限规定,以及责任主体,力求工作运行规范有序、便捷高效,形成闭合回路。细化规范奖惩机制,解决好干得怎么样的问题。赏罚信明,则以一当百。围绕开展双争活动,研究制定争在平时、比在平时、贯穿于各项工作,以及评比结果与官兵切身利益挂钩措施办法。
精准落实——官兵当好“主人翁”。离开了基层官兵这个主体,部队各项建设和工作的发展进步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提高精准抓建能力。围绕职责抓学习,突出掌握基本理论、法规制度、职责要求和应知应会常识,熟知岗位职责,牢记肩负责任。区分层次抓培训,针对新和老、强和弱等不同情况,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组织开展辅导授课、示范观摩和研讨交流等活动,打牢能力素质基础。形成精准抓建习惯。在精准抓建实践中给官兵交任务、压担子,面对面帮他们理思路,手把手教他们解难题,不断强化精准抓建素养,切实养成精准抓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凝聚精准抓建力量。尊重官兵主体地位、首创精神,完善建言献策方式渠道,认真听取意见建议,依靠官兵找问题、提意见、想办法,形成内部良性互动,最大限度激发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科学推进精准抓建基层工作
当前精准抓建基层工作正在深入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抓建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误区和偏差,需要在实践中注意防止和克服。
防止“脱纲离谱”。有的把精准抓建当成个性抓建,脱离《纲要》,一味追求特色。精准抓建不是为了出彩头,而是为了更好地贯彻《纲要》、夯实基础。要注重强化各级的法治思维、法治素养,把《纲要》和条令条例作为精准抓建的依据和准则,把规章制度落实质量作为评价精准抓建成效的重要标准,真正做到党委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行动、官兵依法履职,做到按纲精准抓建。
防止“繁琐哲学”。有的对精准抓建本质内涵理解不够深透,僵化、孤立、片面地对待精准抓建,工作中以“繁”代“细”、以“多”求“准”,把动态的工作机械化,把简明的工作繁琐化,简单地层层加码,僵化地成龙配套,导致工作“因繁而乱”“因繁致烦”。要遵循基层建设规律,着眼提高质量效益,删繁成简、避繁就简,紧贴基层实际把工作做细做实,切实用科学的精细保证真正的精准,防止搞“上墙入册不进入工作”的形式主义,束缚基层手脚,背离抓建初衷。
防止“以抓代建”。有的在精准抓建中片面强调机关抓的作用,弱化基层建的功能。这既造成机关与基层的职能错位,也增加了机关的工作量,同时还反映了对基层的不信任,影响基层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精准抓建,机关包办可能见效快,但终究不可持续,必须区分机关和基层的不同责任,突出基层这个主体,充分调动两方面力量,把抓和建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效果的最大化。
防止“搞一阵风”。有的把精准抓建作为一项突击性、阶段性的活动对待,把快速出经验、出材料、出成果作为目标,这实际上违背了基层建设规律。基层建设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变化的过程,任何工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精准抓建要作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方式长期坚持,不能只盯着“短期效益”,要搞“长期投资”,在不断积累、不断提高中建强基层,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基础打牢固。
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四力” | 2016-03-30 |
适应新体制 实现新发展 | 2016-03-30 |
推动强军目标在基层落地生根 | 2016-03-30 |
核心是“干”,关键是“实” | 2016-03-30 |
抓建基层也要力求“精准” | 2016-03-30 |
切实提升党委精准抓建能力 | 2016-03-30 |
以精准作风抓好装备工作 | 2016-03-30 |
确立精准理念 着力精准抓建 | 2016-03-30 |
交出稳中求进的合格考卷 | 2016-03-30 |
坚持用辩证思维抓基层搞建设 | 2016-0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