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文职人员,强军新时代的重要方阵
辛士红
//www.workercn.cn2017-11-14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原标题:文职人员,强军新时代的重要方阵

  政策制度调整改革,被称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第三场战役”。作为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的重头戏,近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颁布施行。作为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举措,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的重大创新成果,《条例》走开了军地人才融合发展、吸引和集聚社会优秀人才为军队建设服务的新路子,对于优化我军力量构成、提高军事人力资源开发使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科学擘画了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宏图远景,特别强调深化文职人员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十九大闭幕不久,文职人员制度改革便迈出坚实步伐。新修订的《条例》,着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对文职人员提出的使命要求,对文职人员的身份属性、职能使命、编制原则、岗位设置、招录聘用、待遇保障等10个方面进行了重大政策调整,使文职人员的身份属性、职能使命更加明确具体,权利义务、编制原则更加科学健全,管理机制、保障机制更加规范完善。这是新时代文职人员制度改革擂响的强军战鼓,是建设一支高素质新型文职人员方阵的铿锵足音。

  在现代军队,军官、士官和义务兵是现役人员,文职人员则是非现役人员。发达国家军队普遍重视文职人员使用,数量一般都在现役员额的一半以上。他们奉行的原则是:任何部门都可以使用文职人员,只要文职人员可以担任的工作,尽量不使用现役军人。除作战部队外,这些国家军队的文职人员遍布高级机关、科研单位、军事院校、后勤和装备保障等各个领域。由于现役军人必须按照制度要求,经常进行移防、换岗、深造、交流等,使用可以较长时间从事同一工作的文职人员,在许多领域比使用现役军人更有优势。经验就是财富。有专家将文职人员比作“稳压器”和“减震器”,认为这样一支队伍可以保持军事政策的连续性和武装力量的稳定性,降低军队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

  从我军建设情况看,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施之前,我军大量勤务保障任务由现役人员承担,干部数量偏大、官兵比例偏高、力量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邓小平针对这种“头重脚轻尾巴长”的现象曾一针见血

  地指出:“这是我们军队的一种病态,很不好。”经过前面几个波次的改革,我军实现了组织形态的整体性重塑,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面对信息化战争武器装备体系化、岗位分工专业化、作战指挥信息化、作战样式一体化等严峻考验,亟待扩大文职人员编配范围,让现役人员从大量军民通用、不参与一线作战行动的岗位上解脱出来,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提高军事职业素养。文职人员作为一支新兴力量列阵绿色军营,既是压减现役规模、瘦身强体的务实之举,也是解放和发展战斗力、打造精锐作战力量的战略选择。

  建立统一的文职人员制度,有利于打破军地人才流动的体制壁垒和政策障碍,促进国家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军队人才优势。当年,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就被美国海军征召为文职人员。他利用自己天才般的大脑为军队服务,先后发明了潜艇窃听器、水底巡灯、战舰稳定器等军事科技成果。我军许多专业领域军地通用,我国是世界人力资源大国,现有专业技术人才近8000万、高技能人才近5000万,留学回国人员260多万,每年高校毕业生近800万;人才市场制度机制比较规范,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为军队选拔使用优秀人才创造了良好条件。建立统一的文职人员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把知识精英、技术精英、管理精英集聚到强军旗帜下,汇聚形成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

  一流的人才制度,造就一流的人才队伍。随着文职人员制度的建立完善,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专家学者加入到这支新兴的人才方阵,使人民军队更加朝气蓬勃、如虎添翼,使绿色军营更加斑斓多姿、枝繁叶茂。(辛士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