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经典文献-正文
考证方志敏遗稿传送问题的重要文献——
“小K”的《附信》
刘明钢
//www.workercn.cn2015-04-20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潘汉年(署名“小K”)写在冯雪峰手抄方志敏《给党中央的信》背面的《附信》手迹。(局部)

  在中央档案馆有关方志敏遗稿的档案中,有一署名“小K”的《附信》,很短,仅有五十几个字,但这份文献非常重要。正确研判、解读该文献,有助于破解方志敏狱中文稿传送之谜。

  “小K”《附信》的来历

  1951年9月上海出版公司出版《可爱的中国》的影印本,冯雪峰在该书的《说明》中写道:“这里影印出来的两篇作品和一封短信,是方志敏同志就义前在狱中写的。”

  冯雪峰所说的两篇作品分别是《可爱的中国》与《清贫》,所说的“短信”, 由于没有收信人的姓名,故收入《方志敏文集》时,编者加了个标题:《遗信》。该信很短,只有400余字。这封短信与另外三封(分别写给鲁迅、宋庆龄以及党中央)密信一起交到上海地下党手中。

  冯雪峰写道:“这两篇文稿和这短信中所说的三封信,送到鲁迅先生手里的时候,大概已经在方志敏同志就义后很久,即是一九三五年临末或一九三六年初,因为我在一九三六年四月从陕北到了上海,鲁迅先生立即把它们交给我的时候,他说收到已经有几个月了。”

  这段史料说明,在1936年4月,鲁迅就将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等文稿交给了冯雪峰。而在此前,鲁迅(或上海地下党)“收到已经有几个月了”。

  对于这段文字,冯雪峰十分肯定没有记错。但党史界没有采信。

  后来,冯雪峰将手中的方志敏遗稿一并交给了潘汉年。如今,包括原件《遗信》和冯雪峰抄录的《遗信》、《给党中央的信》,均藏在中央档案馆。在《给党中央的信》的抄件的后面,潘汉年用“小K”署名写了一则《附信》。

  从《附信》可以看出,《给党中央的信》与《可爱的中国》是分两次送来的

  《附信》写道:“已得稿件除你处已收到两种(遗嘱信)外,现又收到《可爱的中国》及《清贫》两稿,其余尚未收到,将来抄好后可送一份来,原稿亦拟汇,交你处保存。”

  这个《附信》所说的“两种(遗嘱信)”就是《给党中央的信》和《遗信》,因为这两封信当时没有标题,从内容看,可以看成分别写给中央与友人的遗嘱。

  在《给党中央的信》中,方志敏罗列了已完成的八篇文稿的篇目(《清贫》遗漏了——笔者注),潘汉年读了该信,知道还有文稿会陆续送来,因此交待如何处理余下的文稿。

  《附信》反映了这样的事实: 《给党中央的信》与《可爱的中国》是分两次送来的。与这一判断相对立的还有一种观点:不承认有单独传送《给党中央的信》之说,而认为这两份文件与其他遗嘱是胡逸民同时送来的。

  “小K” 何时写下《附信》

  “小K”的《附信》是收到方志敏遗稿的回复,但没有标明日期。笔者认为,弄清《附信》的写作时间,对于探讨地下党何时收到《可爱的中国》的问题至关重要。

  关于地下党何时收到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一种观点是:1936年11月。其时,胡逸民将最后一批方志敏文稿交给了胡子婴,其中就含《可爱的中国》。

  笔者认为,“小K” 写《附信》应在1936年8月初。理由有二:

  其一,1936年7月底,潘汉年再次来到上海,8月初成立中共上海办事处,主要是做统战和情报工作,潘汉年任主任,冯雪峰任副主任。作为副手的冯雪峰理应尽快地向潘汉年汇报并交接工作,因此转交方志敏遗稿当在上海办事处成立之初,而不会拖到11月份。

  其二,如果潘汉年收到文稿是在胡逸民送交方志敏文稿之后,那么,冯雪峰交给潘的文稿就应有近10篇,而不应该仅仅是两封信及两篇文稿。

  因此,笔者认为,《附信》应写于1936年8月初。

  如果此说可以成立的话,那么关于地下党何时收到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的问题,就应该重新审视。

  需要指出的是,潘汉年以“小K”署名的《附信》系原始资料,比个人的回忆录更具真实性、可靠性,因此更应加以重视。(作者为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