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经典文献-正文
海外入党,不负救国志
邢浩
//www.workercn.cn2016-08-02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危机、社会危机严重到了极点。北洋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为所欲为、肆意蹂躏。风雨飘摇的中华大地,孕育着空前的革命高潮。三位年轻人在遥远的国度毅然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担当起探索救亡图存道路、领导中国革命进程的重任。从他们的入党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究竟应当有怎样的理想与追求,人生究竟应当怎样去奋斗才有价值和意义。

  瞿秋白:抛却旧时代,奋斗寻光明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青年时代,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他立志要“辟一条光明的路”,为救国救民奋斗献身。1920年10月,瞿秋白离开北京,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约通讯员的名义前往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踏上了一条毕生为之奋斗的人生新途——革命的“红色之旅”。

  在俄期间,瞿秋白担任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的翻译和助教,两次见到列宁,加深了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认识,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在为北京《晨报》、上海《时事新报》撰写的通讯报道和《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两部散文集中,他系统地介绍了俄国革命的实践,热情地歌颂了十月革命、领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预示十月革命的“一线光明”将“照遍大千世界”。

  渐渐地,瞿秋白的感情与劳动人民和革命者融合在一起。他在《赤都心史》中说:“‘我’不是旧时代之孝子顺孙,而是‘新时代’的活泼稚儿。”“我自是小卒,我却编入世界的文化运动先锋队里,他将开全人类文化的新道路,亦即此足以光复四千余年文物灿烂的中国文化。”这个庄严而自豪的宣言,表明了瞿秋白不仅在观念上,而且在情感上都开始接受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标志着他在人生旅程中“旧我”的终结,“新我”的开端。据瞿秋白在《记忆中的日期》中回忆,他于1921年5月经张太雷介绍,参加共产党,为预备党员;同年9月,转为正式党员,当时属于俄(共)党组织,到1922年春,正式参加中国共产党。

  1922年12月,瞿秋白告别了生活和工作两年的莫斯科,启程回国。经过两年的磨炼、学习、思索、探求,青年的瞿秋白开始走向成熟,在世界观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王若飞:开拓新生命,立志救中华

  王若飞是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青少年时代,他就立志以改造中国为己任,积极探求革命真理。他特别爱读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也非常欣赏《木兰辞》,有感于“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佳句,遂改名王度,字若飞。

  1917年,王若飞通过考试取得官费赴日本留学资格。当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已传入日本,他尽力接触马克思主义,倾向社会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王若飞毅然回国,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宣传工作。10月到达上海,正值赴欧勤工俭学运动勃兴之时,王若飞抱着考察各国社会情况、寻求革命真理的愿望,乘轮船前往法国。

  在法期间,王若飞专程到蒙达尼拜访蔡和森等人,在那里读到了更多的马克思主义书刊,并与蔡和森等一块进行讨论、研究,共同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由于内战的需要,准备向法国进行一笔秘密借款交易,留法学生得知消息以后,立即开展反对秘密借款的爱国斗争。此后,在周恩来、王若飞、蔡和森等参与领导下,先后在巴黎召开了两次拒款大会。经过两个月的坚持斗争,迫使中法两国政府停止了这笔借款。在一系列的斗争中,王若飞立场坚定。他曾说:“我们都是同在一条路上走的人。我们的生命,就是奋斗。我们当各自努力,开拓我们的生命。”

  1922年6月,王若飞同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在工学世界社等进步团体的基础上,组织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秋,王若飞同赵世炎等一起,由阮爱国(即胡志明)介绍加入法国共产党。

  根据当时的规定,凡是参加第三国际所属各支部的党员都可以成为他所属国籍的党组织的正式党员。1923年3月,王若飞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4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1925年3月,根据党的指示,王若飞从苏联回国,开始了他职业革命家的战斗生涯。

  罗亦农:忠实闹革命,愿做急先锋

  罗亦农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罗亦农在五四运动和进步思想感召下,到上海求学。通过《新青年》《劳动界》等进步杂志,他阅读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介绍新思想的书籍,并认识了陈独秀等人。1920年,经陈独秀介绍,罗亦农进入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举办的“外国语学社”学习俄语,并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批团员。

  1921年3月, 罗亦农参加了正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共产党上海发起组, 以一个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姿态, 投入到改造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斗争之中。1921年5月, 他受中共上海发起组的派遣, 和刘少奇、任弼时等一起, 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中心的莫斯科,罗亦农全面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研究了俄国革命的经验,这使他在政治上迅速地成熟起来。

  罗亦农等人是东方大学中国班的第一届学员,刚开始中国班没有中共党组织, 只成立了旅俄中国青年共产团,罗亦农担任支部书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这年冬天,中国班开始建立党的组织,罗亦农立即由团转党, 并被推为中共旅莫组(以后改为中共旅莫支部)书记。1923年初,当大批中国革命青年来莫斯科学习时,罗亦农因学习刻苦,俄文基础好,被推选为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语言组书记,专门从事留学生的组织工作,另还兼任中国班的唯物论教授和翻译。

  1924年8月,罗亦农在《在中共旅莫支部第二次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强调:“我们来俄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不是为学士、硕士的头衔,以备归国后为进身之阶的,为的是来学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及训练自己成为忠实死干、以革命为职业的共产主义者。”1925年4月中旬,他从苏联回到国内。经过4年锻炼, 罗亦农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点评

  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中国革命事业,便是选择了抛头颅、洒热血。瞿秋白、王若飞、罗亦农,在青春年少之时毅然放弃“安分”学习可能带来的安逸生活,纷纷加入到党的组织中,为中国革命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们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代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肇始阶段,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那一代先进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们的品德风范,思想情操,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传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