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经典文献-正文
福建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
//www.workercn.cn2016-08-23来源:福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核心提示

  福建是万里长征的起点,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也是红军长征胜利的战略基地。在这场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中,福建人民和福建子弟兵以其无私的付出,顽强的坚持,伟大的牺牲,为长征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诗篇。今天,我们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进行新的长征。让我们从长征历史和长征精神中不断汲取营养和智慧,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发作为,再谱新篇。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挥,中央红军完全丧失了在根据地内粉碎国民党军队第五次“围剿”的可能,被迫撤离中央苏区,进行战略大转移。中央红军及中央机关共8万多人,先后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向西突围,开始了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这样说,长征“从福建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北道路的尽头为止”。这个“最远的地方”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零公里处、红军长征第一村——长汀钟屋村。福建是万里长征的起点,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也是红军长征胜利的战略基地。在这场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中,福建人民和福建子弟兵以其无私的付出,顽强的坚持,伟大的牺牲,为长征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诗篇。

  福建为中央红军长征开展先遣行动,福建苏区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战略基地

  福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中央苏区的半壁江山,境内有两个省级苏维埃政权,即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和闽赣省苏维埃政府。长征前夕,苏区反“围剿”形势十分紧张,东线和北线战场吃紧。福建军区及其所属的地方红军独立第七团、独立第八团和独立第九团相继采取军事行动,配合主力红军粉碎敌人的进攻和准备即将开始的长征。独立七团是第五次反“围剿”前夕从福建军区下辖的宁(化)清(流)归(化)地方武装独立营抽调战士编成,后来从江西调来一个补充团充实到独立七团。全团共编有12个连,兵力达1800多人,战斗力较强。8月下旬,独立七团奉命从宁化赶赴江西,配合红三军团,参加保卫苏区的驿前战斗,实际上就是要接替主力红军在石城一带的驻防任务,以掩护主力红军撤出苏区。石城保卫战不久,中央机关及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独立七团毅然承担起苏区中央分局给予的任务:保卫苏区,巩固苏区,阻击敌人,掩护主力红军和中央机关冲出苏区去开辟新根据地。10月下旬,独立七团开往宁都、兴国、于都一线,配合江西独立一团阻击敌人。瑞金沦陷后,独立七团又连续转战于高兴圩、银坑、高坡和西江等地,最后大部壮烈牺牲。独立八团是福建军区杭永岩分区下属的一支地方红军,由龙岩、永定、上杭3个县的独立营编成,有600多人。独立九团是由汀连独立营和上杭、连城新兵连共500多人组建的,后充实到1700多人。据1934年4月调到红八团任青年科长的伍洪祥回忆,为了打击和阻止敌人向中央苏区的进攻,配合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中革军委决定将福建地方红军独立第八团、第九团加以充实,使之成为两支精干的部队,迅速出动到敌人后方去,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线,并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到10月,红八团基本完成中革军委交给的破坏漳龙公路线交通的任务,给敌人东路军这条唯一的后方补给线以重创,不仅拖住了敌八十师,而且在漳龙线两侧建立了纵横100多公里的大片游击区。红九团也恢复了姑田、赖源等地的革命委员会,建立了方圆150多公里、人口四五万的岩连宁游击根据地。

  1934年7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由红七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由瑞金出发,挺进到闽浙皖赣国民党重地,深入到敌人远后方去,发展游击战争。红七军团是在闽赣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由原闽北独立师、闽北赤警师、建黎泰独立师、邵光独立团、建泰独立团以及地方武装整编而成,其中有很多福建子弟兵。北上抗日先遣队一度逼近省会福州,国民党当局非常震惊。敌东路军总司令蒋鼎文急忙由漳州飞抵福州视察,省政府主席陈仪电令敌八十七师驰援福州,蒋介石亲自电令在湖北集训的四十九师入闽。北上抗日先遣队全军指战员6000多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孤军深入,历时半年有余,横跨四省几十个县(其中福建20多个县),行程达2000多公里,先后进行了大小30多次战斗,推动了抗日宣传,钳制了国民党十几万军队,一定程度上策应了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和战略转移。

  福建是中央红军长征前最后的主战场,福建军民的英勇苦战为主力红军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时机

  长汀、宁化不仅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而且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中央苏区战略的锁匙”,中央苏区最后丧失的根据地之一。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后期,许多红军主力在这里担负着东线阻击任务,与国民党军进行殊死激战。在福建长汀、宁化驻有中央红军的红一军团、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红三军团第四师、中革军委直属炮兵营等,还有红九军团后方机关、红三军团后方医院等后勤机构。福建成为中央红军长征前最后的主战场。中央红军长征前最惨烈的松毛岭保卫战就是在福建长汀、连城交界的松毛岭打响的。

  松毛岭是东往龙岩、上杭、连城,西通长汀、瑞金、赣州的必经之路,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中央苏区的东线门户。广昌战役后,东线战场成为整个战局的重中之重,松毛岭之战牵系全局。蒋介石命东路军总司令蒋鼎文集结重兵向松毛岭逼近。当时,红军集中了一、九军团和二十四师,约3万人,守卫在松毛岭一线,阻敌向长汀、瑞金推进。松毛岭保卫战以温坊战斗拉开序幕。温坊,即今连城“文坊”,是敌方进攻我松毛岭的前哨阵地。8月底,红军经过周密侦察,得知敌李玉堂第三师第八旅向松毛岭集结推进时,决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夜袭温坊,摧毁敌第八旅。温坊战斗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个旅和1个团4000余人,是朱德亲自部署指挥,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打得最好的运动战,给东线之敌以沉重打击。此后,蒋介石重新调整进攻部署,调北路军总司令顾祝同取代蒋鼎文,以加强东路军指挥力量,并从南昌派来几十架“黑寡妇”轰炸机,对松毛岭进行猛烈攻击。9月23日,松毛岭保卫战打响。此时,红一军团已开赴江西增援兴国,坚守松毛岭的只剩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和福建地方武装。国民党东路军李延年、宋希濂部集中3个师兵力不断向红军主阵地发动进攻。而我军据险与敌展开了空前的激战。松毛岭保卫战整整进行了七天七夜。29日晚,松毛岭主峰白叶杨岭失守。松毛岭保卫战是第五次反“围剿”中主力红军进行的最后一仗。红军指战员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阻止和延缓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换取了极其宝贵的时间。红九军团自此率先踏上了长征路。

  福建是中央红军的后勤保障基地,福建人民的无私支援铸就了红军长征胜利的坚强后盾

  在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口号下,福建苏区倾尽一切力量支援前线,支援红军。福建为中央红军补充了最大的兵源,为战略大转移提供了根本的人力保证。聂荣臻曾说:“中央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他们向红军输送了大批优秀儿女,红军战士大多来自江西和福建。”1934年4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提出开展“红五月突击扩红运动”,扩大红军5万人。福建省和闽赣省掀起了“猛烈地扩大红军”的热潮。出现了父母送儿、妻送郎、兄弟争相参军的动人情景,涌现出许许多多扩红模范县、区、乡。到6月底止,福建省参军人数达到7160多人,闽赣省达1300多人。长汀县荣获 “红色五一扩大红军的模范长汀县”奖旗。9月1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又发出《关于九月间动员三万新战士上前线的通知》。至长征前夕的9月26日,宁化县又有200多人参加红军,长汀县再次超额完成计划,送到补充团的新战士多达1292人。温坊战斗后,福建军区从长汀、上杭动员2000多人参军补充红九军团的兵力;松毛岭战斗中又动员1600多人补充红九军团。苏区各县不断有地方红军营、团和师以及赤卫队等编入中央工农红军建制,成为主力红军的重要来源。连年战争,连续扩红,青壮年几乎全部上了前线。至长征以前,中央苏区红军家属人口占总人口一半,上杭等区乡甚至占2/3.参加长征的福建子弟兵近3万人,占参加长征中央红军主力部队总人数的1/3多。福建子弟兵几乎遍及长征的红军各部,比较集中的整团、整师的有红五军团的三十四师6000余人,由原闽西红军第八、九、十师组成;红九军团的第二十二师2000余人,由原闽西红十二军三十五师改编;还有红一军团的第一师第三团和第二师的第五、六团等。

  福建人民倾其所有提供粮食等大量军需品。1934年6月,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要求“紧急动员24万担粮食供给红军”。在粮食供给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各县群众采取征发、借谷、开展节约运动等办法收集粮食。至7月中旬,福建省收集粮食7500担,闽赣省收集7100多担,其中长汀县和兆征县超额完成计划。7月22日,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在今年秋收中借谷60万担及征收土地税的决定》,再次开始了收集粮食的突击工作。至9月初,福建省长汀县完成30954担,兆征县完成20504担,汀东县完成16259担,上杭县完成5241担,新泉县完成3010担,全部超额完成计划,为红军长征供应了十多万担军粮,全省共超额完成1万多担粮食。苏区人民不仅超额完成借谷计划,还出现了将借谷变成捐谷的运动。在筹粮的同时,福建苏区人民积极筹款筹物,加紧军工生产,捐献衣服被单,编织草鞋、斗笠等,组织大量物力、财力满足红军需要。在“目前革命战争到了决定胜负的紧急关头,前线上军需品的需要万分迫切”的紧要关头,福建苏区人民积极响应苏维埃政府的号召,仅在1934年6月15日至22日的8天中,就收集了铜1600公斤、锡200多公斤、铁700多斤,还有子弹壳90多公斤。在筹款方面,长汀县在五六月间共筹款7000余元,兆征县在7月份一个月筹款达1.7万余元。长汀县的赤男区一次就向红军部队送去1700多双草鞋。长汀红军斗笠厂1934年8月的产量超过了20万顶;中央被服厂长汀第三分厂的工人们,于1934年5月以后天天加班生产军用被服。广大妇女也不甘落后,许多闽西妇女将闽西暴动以来剪掉发髻后闲置在家中的金银首饰卖掉购买公债,有的捐出自己陪嫁的耳环、手镯,把到期的公债票、借谷票无偿退还政府。在出发长征时,战士们都感激地说:“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凝聚着苏区人民的深情厚谊。”

  福建子弟兵在长征途中冲锋陷阵、勇往直前,用生命和鲜血为全军打开了胜利通道

  在长征队伍中,福建子弟兵活跃在各支部队、各条战线,担负着前锋或后卫、政治工作或后勤保障、侦察或救护等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为红军长征胜利付出巨大牺牲。参加长征的近3万福建子弟兵大部分牺牲在长征途中,到达陕北时仅剩下2000余人。长征路上的不少英雄团队和英雄个人,都有福建人的身影。以刘亚楼为政委的红一军团第二师是中央红军的先头师。以杨成武为政委的红四团、以王集成为政委的红六团、以张南生为政委的红五军团第三十七团等都是著名的先锋团、尖刀团。他们一路上闯关夺隘,攻无不克,在冲破湘江封锁线、突破乌江天险、智取遵义、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攻占腊子口等许多影响全局的重大战役和行动中,克敌制胜,屡建奇功。刘忠率领的红一军团侦察队经常行动在全军的最前锋,想方设法为红军行动获取情报,主力红军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与他们提供的准确的情报分不开。一直担任全军总后卫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血洒湘江,在我军战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红三十四师前身是福建省军区独立第七师。独立第七师成立于1933年3月,拓展了宁化、清流、归化数县革命根据地,曾被《红色中华》称为“钢铁之师”。面对敌人4个整师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轮番进攻,全师指战员以无比英勇的气概,把敌人一次又一次挡在了阻击阵地之前,全力掩护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部队渡过湘江。红三十四师却因浮桥被炸,无法过江,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指战员们视死如归,英勇战斗到最后一刻,绝大部分牺牲在湘江之滨。

  在后勤保障等部门,福建子弟兵也有突出表现。红二师供给部长兼作战后勤部长赖际发、中革军委总供给部财政处长张元寿克服重重困难,保证后勤补给。刘始明所在的工兵连遇山开路、逢水架桥,保证大部队的行动。医疗卫生队伍中有200多名福建儿女,挽救了众多红军指战员的生命,傅连暲、叶青山、涂通今、王福瑞等就是这个群体的杰出代表。郭化若、黄鹄显、罗舜初等活跃在参谋部门,袁子钦、陈仁琪、罗元发、童小鹏、陈明等在行军途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李质忠、戴镜元、吴振英、阙中一等坚持在机要、警卫岗位。中革军委直属炮兵营的连长张新华,发挥了炮兵的神威。红四方面军无线电技术侦察工作的开创者“无名英雄蔡威”,在长征途中不仅为红四方面军,也为中央红军和其他主力红军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中央红军长征队伍屈指可数的30名女干部中,就有3名福建巾帼吴富莲、邓六金、谢小梅。有一次,在江西、湖南交界处的一个山头上,干部休养连遭到敌人的攻击,队伍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上杭姑娘吴富莲勇敢地独自承担起“断后”任务。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她任四方面军女子先锋团政委,带领全团女兵在河西走廊顽强抗敌近五个月,成为一名杰出的指挥员,在战斗中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福建苏区军民有效地牵制了大量敌军,从战略上有力地配合了红军长征

  主力红军撤出苏区后,留守的红二十四师和福建军区以及闽赣军区的少数地方部队,奉命挑起了阻击国民党东路军的重任。红二十四师的前身是在闽西成立的红十二军,曾一度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直属总部第一团,后在瑞金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直属总部独立第二十四师。红二十四师从松毛岭战斗撤出后,即向钟屋村、连屋岗、大田湖、河田、白叶杨岭一线边打边撤,有计划地节节阻击和牵制敌人。当国民党东路军所辖5个师约5万兵力分路向汀州城推进时,红二十四师和福建省所属地方武装,为了掩护红九军团和中央主力红军安全撤退,并完成中革军委下达的10月份长汀不能丢失的任务,在汀州城外围进行了艰苦的阻击战。红二十四师和福建军区退出汀州城后,又在长汀的牛头坳、九里岭、古城一带阻击近10天,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夸口的10月占领汀州、11月会师瑞金的计划。黎川、广昌相继失守后,闽赣省的形势也日益严峻。到1934年8月,闽赣省的范围仅限于宁化、澎湃、泉上、清流、归化五县。敌人则在宁清归、建泰苏区周围布置了第八、第五十二、第八十、第八十八4个正规师,对闽赣苏区虎视眈眈,形成压迫之势。闽赣军区为了守住中央苏区的北边门户,掩护主力红军转移,也与敌展开激战。闽赣军区将各县所属的地方武装全部整编成闽赣十二团、十六团、十七团、十八团共2000多人,并在各县突击组织基干游击队,集中力量在宁化、清流、归化、泰宁一带主动出击,阻击国民党军队4个师的进攻。十七团、十八团在宁、清、归一线阻击敌五十二师,十二团在建宁方向活动,抗击建、泰方面的敌军。十七团在宁化东北一带,抵抗清流方向之敌,坚持了两个多月。当国民党军队进攻归化城时,仅剩下300多人的地方武装与数倍于我的敌军激战了一昼夜,使敌人每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代价。

  中央红军转移后,国民党“围剿”军以主力一部向西追击,其余部队继续向各根据地腹地发动进攻,妄图消灭留下来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他们采取碉堡围困、经济封锁、移民并村、保甲连坐、大肆烧杀等最残酷最毒辣的手段,实行反复“清缴”。国民党军队仅在闽西就部署8个师兵力,对根据地人民进行烧杀抢掠。在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红军游击队和革命群众一起,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策应主力西进。苏区沦陷后,各苏区的革命武装实现了战略转变,转入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开辟了闽西、闽粤边、闽北、闽东、闽中和闽赣边共6块比较稳固的游击区,保持了中国革命在南方的重要战略支点。各地游击战的开展,保存了自己,打击了敌人,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仅闽西游击区就牵制了国民党军队4个纵队、15个师的兵力,不仅消耗了敌军大量财力、物力,而且有效地减轻了主力红军的压力,配合了主力红军长征。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创造了史无前例的长征奇迹,书写了举世无双的长征史诗,造就了英勇无畏、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苦难辉煌的长征历史,无与伦比的长征精神,也是福建苏区军民共同参与创造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进行新的长征。让我们从长征历史和长征精神中不断汲取营养和智慧,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发作为,再谱新篇。(执笔人: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黄玲)

1 2 共2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