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任何一部经济学经典著作,回答的不仅是所处时代的重大经济问题,而且还能够用来对后来发生的经济现象进行解释。马克思的《资本论》是经济思想史上一部重要的经济学经典。恩格斯将马克思的《资本论》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西方经济学家把《资本论》与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的《通论》并列,认为是经济学说史上三部伟大的著作。《资本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并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时代在变迁,《资本论》的理论和逻辑却对不同时代的经济现象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不确定性”这一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揭示出来的特征,可以作为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演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选择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根据。
《资本论》基于“不确定性”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演进的逻辑分析
《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主义生产首先是一种商品生产,其次是在资本雇用工人的关系下进行的商品生产。资本主义生产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演进内含着一种“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商品生产的内生性特征,是商品生产者无法自我控制其生产活动而形成的一种风险或异化现象。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强,一方面激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矛盾,二者合力,最终把资本推到被剥夺的地步。
人们在自然经济中可以控制自己的生产活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表现为他们本身之间的个人关系。在商品经济中,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这样一种转化使商品披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如此,商品世界便充斥了拜物教性质。为什么要消灭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普遍的拜物教性质是资本主义最终被代替的逻辑根据。在商品形式中包含了商品拜物教性质,秘密就在于商品生产者对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否被实现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给商品生产者带来恐惧,因为当他的商品不能实现,不能完成“惊险跳跃”时,就将会掉入“峡谷”,摔得粉碎。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以资本雇用工人为出发点的。资本雇用工人生产商品,在顺利卖出后又回归到资本,在形式上体现为G—W—G的为卖而买的过程。这开启了一个没有止境的资本运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来说,这种无止境运动包含了巨大的激励和压力;对于掌握生产的资本家来说,这种无止境运动使他们深深受困于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马克思指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一定会使工人变成相对过剩人口,也一定会使资本主义生产出现严重过剩,引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使经济运行难以进行,资本家也会经受毁灭性的打击。如此,资本主义被替代或被改造便是不可避免的。这个结果不能不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充满“不确定性”机制导致的。因而,可以代替资本主义的新社会一定是能够解决资本主义经济不确定性的新制度。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014-01-27 |
李德顺:如何用“中国话语”讲透“中国故事” | 2014-01-27 |
常修泽:新阶段如何推进全面改革 | 2014-01-27 |
构建人类共同新伦理 | 2014-01-27 |
从历史的中国深入认识现实的中国 | 2014-01-27 |
在改革实践中坚守和创新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理论 | 2014-01-27 |
什么是人类社会的“太平世界” | 2014-01-27 |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2014-01-27 |
不忘初心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 2014-01-27 |
程恩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 | 2014-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