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资料索引-正文
观点摘编:唯物史观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石
//www.workercn.cn2013-11-18来源:大连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于沛日前发表观点提出,唯物史观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石。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同志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那么,为什么一些党员、干部会出现理想信念不坚定的情况?原因固然很多,但没有牢固树立唯物史观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理想和目标是建立在人类历史矛盾运动规律的坚实基础上的。

  马克思主义诞生前,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占统治地位。那时,许多学者对社会历史问题进行过多方面的探索,力图揭开社会历史发展的秘密。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决定了他们无法完成这个历史性任务。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其墓前发表的讲话曾深刻指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正是这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在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的前提,现实的个人是历史的、具体的人,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个人;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最主要方面,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社会经济基础。

  共产主义理想与其他抽象理想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空想,而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之上的。实现共产主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个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对立和“三大差别”最终消失,全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人人都可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一天起,就明确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是共产主义。今天,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就是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