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资料索引-正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云南的实践”主题科普日活动提出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升公民科学理论素养
//www.workercn.cn2016-09-21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9月18日,在2016年全国科普日到来之际,由云南省社科联、云南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会主办,云南大学承办的云南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云南的实践”主题科普日活动,在云南大学启动。

  今年,是“人民的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一人”艾思奇逝世50年,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典、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出版80周年,我省于全国科普日选择云南大学开展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云南的实践”为主题的哲学社会科学科普日活动,举办专题学术报告会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云南的实践——纪念艾思奇《大众哲学》出版80周年”主题展,就是为了在科学技术普及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宣传普及中彰显云南特色,研究总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云南的实践经验,着力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宣传普及,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和实践,形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动局面,促进公民科学理论素养的提升,推动云南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在科普日活动启动后的专题学术报告会上,云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云南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会会长张瑞才从艾思奇其人、《大众哲学》其书以及其人其书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等三个方面,给参加科普日活动的高校师生作“艾思奇《大众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术报告。张瑞才认为,“人民的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一人”艾思奇把毕生的心血和智慧都献给了党的人民的哲学理论事业,献给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宏伟事业,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象征,再版超过32版的《大众哲学》,以内容的科学性、形式的通俗性、体系的严密性、影响的持续广泛性,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典。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在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重要的途径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马克思主义为干部群众所掌握,成为“看家本领”,转化为强大的精神武器。艾思奇和他的《大众哲学》启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历史、现实、未来三个基本的向度。从历史的向度讲,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云南籍共产党人作出了不懈努力,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除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领军人物的艾思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有王复生、王有德在北京大学参与发起成立国内最早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王德三撰写《夷经》,最早进行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探索;当代,有在田间地头面对面向干部群众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被称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标兵的郑垧靖,等等。总结、发扬好历史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优良传统、深厚资源和丰富经验,将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丰厚的滋养。从现实的角度讲,艾思奇《大众哲学》开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道路,仍然是我们今天立足现实理论需求,服务现实需要,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工作,一要在引领、贯穿、融入上下功夫,二要在跟得上、贴得紧、能结合上下功夫,三要在面对面、肩并肩、心连心上下功夫,四要在认知、认同、转化上下功夫。从面向未来的向度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用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要强化理论学习,二要深化理论研究,三要拓展理论宣传,四要加强理论辨析。

  在云南大学图书馆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云南的实践——纪念艾思奇《大众哲学》出版80周年”主题展,以图文图表及文献论著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示了艾思奇的生平、著作及相关文献,简明展示我省近年来围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宣讲以及人才培养的主要成果。

  参加云南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云南的实践”主题科普日活动的云南大学负责人表示,高校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承担着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使命。云南大学将以此次科普日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工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应有的力量。(耿嘉)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