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京城即景
人间温暖驱走严寒
今年元月,虽然天寒地冻,但京城那处处涌动着的爱心,就像一把火焰,驱走了严寒,温暖了一个个困难职工的心扉,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这是一幕幕充满爱意的画面,一旦触碰,便会感到一种如火的热度、一种熟悉的感动:在一户户贫困家庭的家中,多少困难职工饱含着泪花感激动容,当他们接过困难补助金的那一刻,点滴温情即刻融化了冰冷的心;在一次次帮助与受助的间隙,多少困难群众缓解了燃眉之急,走出了困顿潦倒的阴霾,重新点燃了生命希望与信心。
在去年12月的义卖捐助现场,一位熟悉的身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她就是多次参与北京市温暖基金会捐款的刘秀兰。她今年已76岁高龄,步履蹒跚,声音却格外洪亮。多年来,她参加社会捐款38万元。
刘秀兰是北京市朝阳南磨房地区一名经营华泰仿瓷秘胺制品的商户。她带着北京华泰仿瓷秘胺共100件餐具参加了义卖。在长达6小时的义卖中,她不断向往来行人介绍产品的优缺点,很受好评。
2010年1月14日,市总工会号召为困难职工捐款,刘秀兰捐了6000元,其中个人捐款5000元,代表北京市朝阳南磨房地区商户党支部捐款1000元。2011年,她在北京市温暖基金会认捐首个温暖包。2012年再次认捐一个温暖包。当天在义卖现场,她又捐赠400元。
除了像刘秀兰这样的个人爱心举动,全市各级工会组织也根据实际,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帮困活动,突出“办实事”、“普惠制”、“全覆盖”、“社会化”、“转作风”等特点,扎扎实实深入基层、企事业单位一线和职工家庭开展走访慰问和服务帮扶活动,努力为职工解决各种实际困难。
慈善聚暖
最大程度调动起民间力量参与
扶贫帮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生活,不管社会环境如何变迁,民间力量都是参与社会救助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发挥好民间力量,共同做好对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无疑有如虎添翼之功效。
“你看这条丝巾多精致,太漂亮了!我要买一条!”张女士驻足摊位前,拿起一条丝巾,仔细摸索着,啧啧赞道。这一幕发生在去年12月底,北京市温暖基金会的温暖义卖现场。本次参与义卖的企业一共有8家,分别是北京市温暖基金会“职工服务公益孵化项目”资助的社会公益机构,北京市劳模、老共产党员成立的企业和社会爱心企业,所得款项全部用于因大病而导致家庭生活临时困难的职工救助。
“时传祥环卫工人专项温暖基金是为我们环卫工人救急救困用的,钱不多,但我们愿意献一份爱心。”海淀环卫中心修理厂环卫工宋立明告诉记者。去年12月,海淀1616名环卫工人自发为时传祥环卫工人专项温暖基金捐上了近2.4万元。
北京市温暖基金会通过“温暖包”网上募捐活动,向全社会企业及爱心人士征集“温暖包”共同救助大病职工;加大专项基金救助力度,通过“时传祥环卫工人专项温暖基金”和“暖·的士基金”为因病致困的环卫职工和出租车司机共112人发放救助款56.71万元;充分发挥温暖基金会公募平台和公益平台的优势。基金会还鼓励相关单位设立专项基金,形成困难职工帮扶资金筹集的长效机制,2014年“两节”期间新成立了“北京市保安员专项温暖基金”、“北京市金融行业职工专项温暖基金”,规模分别达到278.5万元和100万元。
诸如慈善机构、志愿者队伍、社会工作者等民间力量在救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然,随着民间组织的进步和成熟,工会也尝试着考虑充分整合这些资源和力量,并出台激励政策,调动他们参与社会救助的积极性,以推进民间力量更好地实施社会救助,使社会时时处处充满着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