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工会新闻-正文
北京门头沟区总工会三级服务范围越走越宽广(图)
//www.workercn.cn2014-05-12 08:41:32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 更多

  ■五年帮扶救助1.1万名困难职工及困难职工子女

  ■决不能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

  ■“一条龙+双跟踪”切实帮助就业困难者

  在门头沟区总工会办公楼的一层,推开大门就是宽敞的区职工服务中心大厅。大厅内有政策咨询、困难帮扶、法律援助等功能。该区总工会主席任继明告诉记者,这样的设置就是为需要帮助的职工提供直接、方便的服务。从市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到目前,全区、街道、镇、乡的工会服务体系已形成。

  五年来,通过“两节”送温暖、三八助单亲、五一关爱劳模、金秋助学、临时救助等服务项目,共筹集资金810万元,帮扶救助1.1万名困难职工及困难职工子女;通过开展职工互助保障计划,发展会员1.2万余人,理赔慰问近8000人次,赔付金额220.9万元;举办“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提供1.5万余个就业岗位,达成就业意向6700人;扩大京卡服务领域,发展特约商户24家,服务项目26个,使3.2万名持卡会员享受到工会提供的多项免费或优惠服务项目。2013年8月,新推出持卡会员在门头沟区医院、京煤集团总医院免费挂号就医项目,惠及职工9万余人,是全市第一个免费挂号就医的普惠制项目。

  分类帮扶困难职工

  在2012年的“ 7·21特大自然灾害”的救助中,该区的困难帮扶发挥了主要作用。该区总工会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第一时间展开调查摸底,了解职工群众和建会企业受灾情况,并积极行动,迅速组织抗灾抢险物资和爱心慰问品。门头沟区总工会根据抗灾抢险一线人员的需要精心准备了“爱心救护包”,包括人丹、十滴水、风油精、感冒消炎药、创可贴、体温计等常用药品和用具。7月27日,该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丁勇代表区委、区政府分别到东辛房、城子街道办事处,龙泉镇和环卫中心慰问抗灾抢险一线人员,并将首批价值8万元的1000个“爱心护理包”分别送到一线人员手中。

  8月28日,该区总工会又分别来到迎宾公园、永定楼建设工地慰问战胜自然灾害,很快恢复生产的310名工程建设者,为一线建设者送去了价值4万余元的猪肉、米、面、食用油、毛巾、水杯等物品。

  这几年,该区总工会两节送温暖活动已经形成四级走访对象的方式,即:区领导走访、区总工会走访、区总工会机关干部联系以及局公司和基层企业走访,实现为困难职工送温暖全覆盖。该区总工会主席任继明表示,各级工会组织要将送温暖慰问活动当作一次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的契机,将工会工作做实、做好、做细,使每位困难职工和劳模都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

  门头沟区供销合作社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韩长英告诉记者,该社的困难职工孙玉兰的孩子因家庭困难在初中时就要退学。该合作社知道这个情况后主动帮扶孩子上高中,直至大学毕业,连续帮扶了10年。任继明说:“决不能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

  就业援助“一条龙+双跟踪”

  每年的冬末春初,该区总工会都要举办招聘会。而该区总工会在“双跟踪”服务的前提下,开展的“订单式”培训和“一条龙”就业援助服务,解决了困难就业群体无技能专长就业困难的问题。

  “双跟踪”就是对于在招聘会现场达成就业意向的求职者,招聘会后对其就业情况进行跟踪;对于在招聘会现场未能达成就业意向的求职者,可以填写求职登记表,招聘会后将会对其进行后续跟踪,推荐就业岗位,切实帮助就业困难者实现就业。

  这几年,该区总工会有效拓宽了全区职工再就业渠道,为全区经济结构转型做出了应有贡献。该区总工会分别在门城地区和斋堂镇举办了针对农民工及困难职工家属的专场招聘会,组织了50家企业,提供了质检员、行政文员、司机、投递员等1200余个岗位,有760名求职人员参加招聘会,共达成近180个就业意向。特别是斋堂镇招聘会深受当地居民欢迎,纷纷要求以后继续举办类似招聘会。仅2011年,该区总工会举办的各类招聘会就提供了4000多个岗位,3000多名求职人员参加招聘会,有1000多名求职人员达成了就业意向。

  法律援助为职工挽回损失

  与区职工服务中心大厅相隔的就是门头沟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据中心主任雷振宇介绍,去年,帮扶中心为200多名职工提供了法律服务,为29名职工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共讨回合法权益所得70多万元。其中,为河北省来京务工人员王某争取到医疗补偿费用17万元。王某的哥哥专程从河北赶到门头沟区总工会致谢,并送来了“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感谢锦旗。他说:“感谢你们的努力工作,为我弟弟争取到了救命钱,这两面锦旗是我们全家的心意。”

  在门头沟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记者看到一面写有“热情服务破解劳动争议难题,无私奉献彰显高尚品德”的锦旗。这面锦旗背后是一件很复杂的劳动争议案件。某企业一名职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出了事故,被认定为工伤。当时,国家还没有认定工伤就给工伤证的制度,所以,这名职工也就没有领到工伤证,只是一直享受工伤待遇,直到他80多岁死亡时,也没有领到工伤证。这名职工死亡后,他的老伴多次要求企业给工伤补偿,并且数额较大,已经超出了规定的范围。她多次到企业索要工伤补偿,给企业的工作造成了很大压力。这家企业来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之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到调解中心寻求帮助。

  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通过耐心调解,老人终于答应了企业的条件,老人和企业双方都对调解结果感到满意。(本报记者 阎义 文/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