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
发动职工志愿者“盯桶守桶”
“您的垃圾分类了吗?”“大棒骨属于其他垃圾,您下回记得别丢错了。”作出这些温馨提示的,是分布在北京各社区、街道的职工志愿者。
目前,北京市有2万余名专职垃圾分类指导员,但分类垃圾桶站却有7.6万个。对此,北京市工会系统广泛发动职工志愿者,下沉社区参与“盯桶守桶”。
密云区总工会专门组建起一支由百名职工组成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总队,利用周末时间参与“桶前值守”。平谷区总工会则已累计组织职工志愿服务垃圾分类和环境整治活动100余次。在朝阳区,区总工会正陆续发动11万名职工志愿者参与“盯桶守桶”。东城区总工会则依托全区1600余家“暖心驿站”“职工之家”,建立垃圾分类志愿者和观察员,形成多层面立体化工作体系。
创——
工会职工“齐”思妙想
“各级工会不断创新主题活动形式,引领职工主动参与。”北京市总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工会设计制作发放各类知识手册、海报、折页等资料100余万份,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动员、培训答题、志愿服务等各类线上线下主题活动9500余场次。
在北京市各级工会组织带动引领下,垃圾分类的理念正不断融入职工的生活习惯,成为行为准则和文明新时尚。
各基层工会和职工“齐”思妙想,共同发挥创造性思维,让垃圾分类工作既有效又有趣。
首发集团交通工程公司工会推出垃圾分类“桶长制”。由各部门负责人担任“桶长”,引导和督促本部门职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每天都要不定时巡查,重点核实职工的垃圾分类是否正确,投放是否规范。”武艳艳是该公司综合办公室的“桶长”。
职工的创造性思维不断被激发。北京金隅大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职工做出不少颇具实用性的小发明。例如,可以轻松把垃圾袋划开,方便倾倒垃圾的“破袋神器”;置于垃圾桶上方,让揭开垃圾桶更省力的吊环拉手;为垃圾桶遮风挡雨的“遮雨棚”等。
“这些小发明和小创造成本低、作用大,还体现出职工在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中既用脑又用心。”该公司工会主席刘保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