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记者走基层·“流动”的生产线
//www.workercn.cn 2012-02-28 08:10:01来源:中工网张颖


为解决“用工荒”、“招工难”,促进劳资和谐,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绝大部分企业都已成立工会,并大幅提高了员工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据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姚成忠介绍,近年来公司将上下班时间做了调整,不设夜班,以保证年轻工人们正常的娱乐休息。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在福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家民营企业,流水线上的工人正在进行成品鞋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这个车间的工人全部来自四川、湖南、安徽、江西、福建等地的农村,春节后陆续回到泉州务工。近年来,“招工难”已成很多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员工返厂率几乎成为衡量一家企业福利待遇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云集着特步、九牧王等一大批民营企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引发人力资源流动,“挖人”、“跳槽”成为开发区每年春节后打响的首场争夺战。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对企业而言,留住人和招到人成为眼下的难题,尤其是中小企业,岗位空缺将直接导致生产与销售脱节。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泉州开发区一家企业的充气拱门写着“欢迎新员工加盟,老员工返厂!”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留住老员工和招聘新员工显得同样重要。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流水线上的工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有近10万外来务工人员,年龄大多在20岁到40岁之间,初来者半年后可成为熟练工,多数年轻人会选择“跳槽”寻求更高的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在每个车间流水线的背后,大批员工也在“流动”。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流水线上的工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有近10万外来务工人员,年龄大多在20岁到40岁之间,初来者半年后可成为熟练工,多数年轻人会选择“跳槽”寻求更高的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在每个车间流水线的背后,大批员工也在“流动”。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流水线上的工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有近10万外来务工人员,年龄大多在20岁到40岁之间,初来者半年后可成为熟练工,多数年轻人会选择“跳槽”寻求更高的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在每个车间流水线的背后,大批员工也在“流动”。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流水线上的工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有近10万外来务工人员,年龄大多在20岁到40岁之间,初来者半年后可成为熟练工,多数年轻人会选择“跳槽”寻求更高的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在每个车间流水线的背后,大批员工也在“流动”。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一位外来务工人员骑着自行车找工作。在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几乎所有企业门口都张贴着招聘广告,来这里找工作并非难事,求职者们会“货比三家”后再做选择。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注重职工素质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会开展了一系列文体活动。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在开发区工委会的指导下,民营企业纷纷开展技能竞赛和优秀班组建设,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员工。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编辑:中工网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