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娟留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一抹灿烂的微笑,从活跃在工人俱乐部里的舞蹈队员到云驾岭煤矿电视台的“当家花旦”,她站上了令云驾岭无数年轻姑娘们向往的舞台,也下到过对所有女性说“不”的地下530米矿井采掘面。她身上既有女孩子的娇羞也有煤矿工人的热情,她是这座矿山上绽放的一朵青春之花。
初识杨文娟是我们在冀中能源邯矿集团云驾岭煤矿的一次“走转改”新闻采访过程中,杨文娟作为一名女性陪同记者下井,这是她第4次下井。在煤矿行业,女性下井几乎成为一个禁忌,即便在这家冀中能源邯矿集团的“示范矿井”,对前来参观、采访的女性也很难网开一面。杨文娟作为一名宣传科女干事在必要时陪同在场女性下井,这在她工作的9年间仅有4次,她也成为云驾岭煤矿绝无仅有下过4次井的女性。杨文娟说:“每次下井对我而言都无比兴奋。”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初识杨文娟是我们在冀中能源邯矿集团云驾岭煤矿的一次“走转改”新闻采访过程中,杨文娟作为一名女性陪同记者下井,这是她第4次下井。在煤矿行业,女性下井几乎成为一个禁忌,即便在这家冀中能源邯矿集团的“示范矿井”,对前来参观、采访的女性也很难网开一面。杨文娟作为一名宣传科女干事在必要时陪同在场女性下井,这在她工作的9年间仅有4次,她也成为云驾岭煤矿绝无仅有下过4次井的女性。杨文娟说:“每次下井对我而言都无比兴奋。”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宣传科与矿上各部门联系紧密,再加上杨文娟经常主持各类文艺活动、每天出现在电视节目中,矿上的职工几乎都认识她。见她要下井,工友们觉得很惊讶。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在井口杨文娟巧遇父亲,父亲见女儿下井便上前叮嘱了两句。杨文娟是地地道道的矿工子弟,一家三代都是煤矿工人。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出生在河北邯郸农村的杨文娟从小随父亲在煤矿长大,这张照片是一家四口在农村生活时的合影。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像杨文娟这样的矿工子弟在新生代煤矿工人中占很大比例,他们对煤矿怀有深厚的感情。杨文娟说:“在网上聊天,有时别人会问我从事什么职业,我就说我是一名矿工。”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煤矿工作紧张而单调,没有固定休息日,杨文娟通常每月休息2到3天,陪伴她的就是这只叫“灰灰”的小仓鼠。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2003年,杨文娟从邯矿局技校毕业后,在云驾岭煤矿洗煤厂干了5年运转工,直到她的文艺才华被矿工会主席挖掘到。她从热衷于文艺活动的工会积极分子到宣传科的临时广播员,从什么都不懂的洗煤厂工人,到采、编、播、摄、录全能型的宣传干事,杨文娟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杨文娟的母亲是位敦实的农村妇女,每天操持着简单的家务活,弟弟在邯郸市里打工。2010年,杨文娟一家搬进了家属区新盖的楼房,她和父亲的工资足够让这个小家庭过得幸福美满。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跳舞仍然是杨文娟最大的业余爱好。宣传科繁忙的工作无法跟洗煤厂女工下班后的简单生活相提并论,杨文娟仍然利用业余时间给职工舞蹈队编舞。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舞台上的光环背后是数不清的汗水和付出。在宣传科,杨文娟不光是广播员、出镜记者、主持人,她同时也是编辑、摄像、摄影记者,每天奔走在矿区的各个角落。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对洗煤厂的采访杨文娟最熟悉不过,伴着机器的轰鸣声她在这里工作了5年。采访的时候,杨文娟总是扯着嗓子跟老同事聊洗煤厂的新鲜事。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杨文娟用另一种方式记录下洗煤厂的历史。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一天的采访结束后,杨文娟去职工澡堂洗澡。云驾岭煤矿至今保留着一套完备的后勤保障系统,在这里能看见计划经济时代集体生活的缩影。从小在矿区长大,杨文娟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杨文娟在演播室调试设备,录制当天的新闻。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尽管不是科班出身,杨文娟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云驾岭煤矿,她是人见人爱宣传干事;在外人眼中,她是勤劳善良的煤矿工人的真实写照。她用认真、热情的工作态度感染着身边的人,她是这座矿山上绽放的一朵美丽之花。 中工网记者 张颖 摄影报道
编辑: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