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2014地方两会-正文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2013年工作亮点综述:推动人大制度与时俱进(组图)
//www.workercn.cn2014-01-15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 更多

  “2013年春节前后,我们机关的工作人员人手几份建议,逐字逐句地读,分类定性。”陶世欣介绍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13年市人大常委会和政府联手对改进代表建议办理进行了初步探索。

  工作人员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对1297件建议逐字阅读,按各专委会和政府各具体部门的职责权限进行分类,然后在每个部门的建议里再按法规制定修改、政策调整、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城市规划调整、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服务完善、工作作风改进、具体事务、一般性工作建议九类办理层级细分。

  陶世欣说,这样做主要是希望解决代表建议与政府决策“两张皮”的矛盾。过去只是简单地说建议能办还是不能办,结果的单一注定了工作方式的单一。例如,有的代表今年提出修某一条路,办理工作人员一看预算没有安排,只能答复代表办不了,结果肯定不会满意。但如果能够从交通规划的层面来研究,认真论证一下这条路是不是如代表所提确实有修的必要,可能就会被纳入明年或今后几年的建设计划中逐步得到实施,这显然不是具体一个工作人员所能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预先对建议进行分类就十分必要。

  具体事务,可能当天就落实;涉及到规划调整、法规修改,往往6个月也不够。市政府办公厅作为政府承办建议的对接部门,对分类也表示赞同:“区分了类别,不同类型的采取不同的办理方式,给了死循环建议一个出口,更加实事求是。”

  综合分析让不同性质的问题得到不同方式的解决,该立刻解决的立刻解决,该立法的立法,该纳入规划的纳入规划,总的目的是让建议“分门、别类、定性、入轨”。

  预算初审首次成为社会热点

  “人大建议合理调整公交价格”、“人大建议增加环境、民生财政支出”,市人大财经委每年12月初对市级财政预算的初审,作为一项开展多年的常规工作,却在2013年成为首都各界关注的焦点。

  以往的预算初审,仅对少数媒体开放,进行严格限制内容的程序性报道,2013年却敞开大门,欢迎中央和市属媒体进行开放式采访。为期三天的审议中,各媒体记者认真听审议,追着参与审议的代表交流采访,刊发相关稿件近两百篇,其中“人大建议合理调整公交价格”、“人大建议增加环境、民生财政支出”两个话题各媒体均有报道,在此后的近半个月中,又被媒体、网络深入讨论进一步发酵,不同程度形成了社会舆论热点。

  刚刚过去的财政预算初审,从人大工作层面来说,可以总结出很多创新点,从媒体的角度来说,最吸引眼球的要素可以概括为“广泛、透明、深入、扎实”。

  广泛,从过去的财经委为主,变成各专委会全体上阵参与审议,各部门分工合作,对自己所联系的领域进行案例分析、专题研究。各区县人大常委会也分别推荐本单位选出的熟悉财政工作的人大代表参加审议,积极反映区县需要市级财政支持的问题。

  透明,全部审议场次欢迎记者全程参与,代表们并没有因为有记者的参与而受到干扰,畅所欲言直抒胸臆。记者们在采访中都感到,代表发言言之有物,只要你不偷懒,用手中的笔和镜头真实记录下代表审议发言,本身就是很有水平的新闻素材。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