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好的计划永远是一纸空文”“总不能在下班前干完一天的工作”“今晚又要熬夜赶论文”……年轻人常常因为拖延而让自己陷入狼狈。近日,西南交通大学的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给新生们上了一堂别样的“开学第一课”,校长不谈学术研究,也不谈职业规划,而是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对拖延说“不”。
明知道需立即行动否则后果严重,却仍然要等一等、放一放、缓一缓,甚至自我安慰“明天再做或许能做得更好”,拖延症其实是一种自我调节失败。
偶尔拖延会耽误工作,但如果成为一种长期的症状,则可能会透支健康,乃至严重影响个人发展,这或许是校长别样一课的用意所在。时而偷偷懒无可厚非,但如果懒惰成性,就可能反过来塑造人的性格。一旦被惰性长期控制,放弃或逃避就可能是遇事的第一反应,这不知要让你失去多少发展的机遇。
战胜拖延症自然不易。一些原则还是要遵守,比如减少分心之事,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在增强能力、解决问题上。开始学习或工作后,应尽量少做看似与任务相关,实则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比如频繁地刷手机、查看邮箱、打探信息。集中精力于主要的事情,是战胜拖延的重要方法。
还需要雷厉风行的作风。“5秒法则”不妨一试,就是当你有了目标和行动的想法时,立刻倒数5、4、3、2、1,动起来。比如早晨闹钟响起之时,大脑会联想起很多感受——糟糕的天气,拥挤的交通,麻烦的工作……离开被窝变得困难,而倒计时会帮助我们甩掉复杂的感受,直接跳起床,让改变发生。不妨把更多的“5秒”运用到行动中,发现自己在犹豫不决,试图拖延的时候,就默数5个数,然后果断行动,把拖延抛在脑后。
拖延症归根到底是缺少行动力,所以向它宣战,最犀利的武器就是——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