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杜鑫)5月6日是中国物流日,由传化慈善基金会公益研究院“中国卡车司机调研课题组”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3:物流商·装卸工·女性卡车司机》(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揭示一线货运物流人生存现状。
《报告》显示,物流商和装卸工是卡车司机在日常劳动过程中与之密切互动的两个群体。装卸工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工资(含苫车收入),而工资支付以月结为主要形式。在“搬运工”“叉车司机”和“仓库管理员”三个亚群中,月薪在2500元及以下的分别占比为11.7%、10.9%和20.6%。这个薪酬区间的上限大体相当或者略高于经济发达省市如上海等地2019年的最低工资标准,可以说是典型的“地板工资”。三者月薪在2500元至5000元区间的居多,5000元以上较低。由此可知,大多数装卸工的工资水平大致上是以“地板工资”为基准向上小幅提升。
不少装卸工怀抱转行愿望。面对“是否准备转行”这一问题,明确表示“不准备转行”和含糊表达“没想过,不清楚”的人,在“搬运工”中占比为42.5%,在“叉车司机”中占比为39.7%,在“仓库管理员”中占比为47.4%。也就是说,准备留在装卸工行业中的人,包括暂时不打算离开的人,在三个亚群中的占比都不到50.0%,而有超过50.0%的人准备转行。
《报告》显示,在卡车司机群体中,女性卡车司机仅占4.2%。我国公路货运业存在着广泛的职业性别隔离,主要体现为性别歧视(水平隔离)和等级化的职业性别分工(垂直隔离)。性别歧视遍布于从入行到找货、提单、装卸、运输、结算的整个职业链条。等级化的职业性别分工则表现为男性卡车司机有着较高的职位与薪资,很容易向上流动,女性卡车司机处于低技术、低薪资的位置,且不易向上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