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作为服务的大平台,机场内也聚集了众多非公企业,以上海浦东、虹桥为例,机场区域内的114家非公企业涉及商业、餐饮、维修、绿化等工作,工会组建和工会活动的开展一直是一大难点。针对这个现象,中国工会十七大代表、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于明洪提交了《关于发挥国企工会引领作用,推动、带动非公企业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的提案,提出三大提议,推动非公企业工会改革“活血化瘀”。
机场内的企业往往存在规模小、数量多、流动性高的特点,这些企业与机场没有直接隶属关系,注册地也不全在本地,存在“自己管不好、机场管不了,地方管不到”的症结。于明洪表示,通过国企工会发挥引领作用,与地区总工会联手,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叠加、强强联手、共同推进的态势,能有力促进机场区域内非公企业工会改革。
目前,随着群团改革的推进,各地工会在企业组建、发展会员、服务职工等方面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对于机场这类具备行业特征和特点、相对孤立的区域来说,可直接借鉴的经验不多,单一推动建会又会陷入“僵尸工会”的境地,机场区域的非公企业工会改革可能会成为“空白”和“飞地”。针对这些问题,于明洪的提案给出了三个建议和解决办法。
首先,实施组织联建、属地管理。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方式,由机场工会牵头,主动联系地区总工会,建立“机场区域工会联合会”,由地区总工会承担起在“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中承上启下的职能,负责机场区域内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同时在机场的航站区、场区和商业经营区三个非公企业比较集中区域组建“区域联合工会”,将人数较少、一时难以独立建会的非公企业职工纳入其中先行覆盖。
其次,落实服务联动、资源叠加。由“机场区域工会联合会”发挥统筹作用,加强机场和地方的联动协作,依托双方的资源,丰富职工内容,创新服务职工手段。通过“三先三再”,即先服务再入会、先活动覆盖再组织覆盖、先企业外入会再倒逼企业建会的方式,吸引职工入会。
最后,采取活动联办、双向服务。在地区总工会的统筹协调下,对“机场区域工会联合会”与其他“小二级”工会活动实行统筹安排、统一实施。在服务引导职工立足岗位的同时,开展体现机场特征、航空行业特色的建功立业活动,通过劳动竞赛、文化体育、帮扶慰问等活动,调动非公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服务机场建设发展,为促进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做出积极贡献。(劳动报特派记者 张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