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哐哐……”在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昌客车车辆段客车整备库里,记者寻访全国人大代表黄望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记者在一节车厢底下找到了他,他手握电筒和检车锤,一步一敲,检车锤与轮轴、螺栓、弹簧等部件撞击发出的声音格外响亮。
工作30年来,黄望明先后检查发现近万件客车安全隐患,排除危及行车安全的重大故障200余起,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等荣誉。2018年,他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履职一年来,黄望明很忙碌。习惯了拿工具的手,拿起了笔记本和笔,走一路记一路,满满的一大本笔记。
翻开本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去年人代会相关内容。一页页翻下去,从全国人大、省人大的学习培训到会议纪要,再到相关考察、视察和调研,他都一一详细记录,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其中,有许多对铁路基层站段的调研以及对铁路发展的思考。
“我在铁路工作了几十年,看到中国高铁走向世界,我无比骄傲!”黄望明告诉记者,“身为一名铁路系统的基层技术工人代表,我深感责任重大。人民代表要扎根基层,扎根一线,扎根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提出真正有生命力的建议。”
这一年里,黄望明始终没有离开他最熟悉的铁路和铁路职工们。参加完人大视察、调研等活动,他总会第一时间赶回客车整备场,回到以他名字命名的“客车检车员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过去一年中,这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针对客车行车技术难点,组织开展了“客车制动机自然缓解故障调研攻关”“客车狭小空间制动漏泄故障处理专用工具”等7项技术攻关,独立完成了“客车途中制动抱闸故障处置流程”“客车15号车钩提杆防跳装置”等调研攻关,解决了一批影响行车安全质量的重点问题。
正是在同一线技术工人探讨生产难题的过程中,黄望明看到了技能人才之忧。“现在很多年轻人,他们的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都比我们当年参加工作时要高,可他们学技术、精技术的渠道还不够畅通。在铁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真正吃上技术饭,令人深思。”
多年来,黄望明很重视把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年轻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他的这种愿望愈发强烈。过去一年,他制订并实施了自己的全年“五小工作计划”,制定小课题、开展小攻关、开办小课堂、带好小徒弟、推广小成果。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黄望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加快铁路行车安全的立法工作”等7项建议。因为有的放矢,有建议得到了发改委等部门的积极回应。
这一年里,他时刻关注着这些建议的落实情况。如今,他还要带来新的来自基层一线的建议,“传递最有生命力的声音”。
建言无小事(采访手记)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随着黄望明走在整备场上,记者几乎没有机会同他对视。说起一年间的履职,谈及自己的理念,他如数家珍。
一路走着,他步伐很快,语速也很快:“没办法,时间紧、任务重,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春运期间,每天要对十余列停留在车库内的客车进行质量检查。对他而言,这项工作虽是“轻车熟路”,但“客车安全无小事”。
“同样的道理,我身为一名人大代表,建言无小事,一定要经得起考验,具备强大的生命力。我认为,只有真正源于基层一线的声音,才具备这样的能量。”
黄望明的技术源于基层,声音也源自基层,这是鲜活的声音,这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