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工会

职工之声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生活规律枯燥且辛苦,认真用心获得认可与信任

护工:在病榻旁收获生命的价值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柳姗姗
2019-10-24 08:10:02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清晨5点,深秋的长春天还未大亮,睡意朦胧的高显英便匆匆起床,用凉水洗了把脸。激得整个人精神了些后,她立即开始为自己护理的病人更换尿不湿、擦洗全身、鼻饲早餐……这是她护理老人的寻常一景,每天的每个时间段需要做什么,规律得如同转动的车轱辘一般,日日如此,平凡却伟大。

  随着“421”型家庭的增多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病住院家属却无法陪护已成常态,这使护工市场不断壮大,从业者绝大多数都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小小的病房里,整日围着一张病床转来转去,护工们工作的枯燥和辛苦,常人难以忍受。但对他们而言,里面却是一个用来安身立命、实现价值、了解世界的广阔天地。

  一个病人伺候6年多,与家人无异

  62岁的高显英,叫96岁的刘老太“老妈妈”。她清楚记得,到9月底,自己伺候老妈妈6年零20天。一天24小时不离床前,虽然无法用语言交流,但两人俨然已建立起最亲密的家人关系。

  高显英祖籍长春九台兴隆镇,农村生活困难,待孩子结了婚,她便一直想出来打工。2013年经亲戚介绍,她一脚踏进护工行业。“出来之后才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大!”高显英感慨地告诉记者,出来打工只要勤勤恳恳就能赚到钱,虽然很辛苦,但也长见识。

  与其他护工经常辗转各医院各病房不同,高显英从入行起便一直护理刘老太。这位病人是植物人,不能动也无法交流,只是偶尔会转动眼珠或发出气声。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高显英用尽心尽责的态度赢得了老人家属的高度认可,转眼就是6年,她自己也成为护工队伍中少有的高龄从业者。

  高显英的工作很规律,每天5点起床,一天喂3次饭,上午一顿水果,下午一顿蛋白质粉,每两小时抠背一次,不定时活动关节、清洁护理……一天24小时围在病人身边转悠,琐碎枯燥,但忙碌起来时间又过得格外地快。

  最近一段时间,病人开始发烧,情况不大好,高显英的护理更加精心。以前一宿换3次尿不湿就够了,现在每隔2个小时就要换1次,吸痰、抠背、量体温、看吊针,忙下来,连睡个囫囵觉都很奢侈。

  让病人家属极为满意的是,6年多来,老人身上没有一块褥疮,自家人过来探望,老人尚无反应。但只要高显英叫声“老妈妈”,老人就会将目光转过去看着她。护理期间,高显英没请过一次假,过年都不离左右,别人伺候她不放心,除了到外面买吃的,就没离开过老人跟前。

  时间长了,高显英也摸索出和老人的领会式沟通技巧,比如有时抠背手劲大了,从老人一些细微肢体动作就能感受出来。

  小小病床前,是人生百般滋味

  与高显英不同,今年58岁的张淑文打的是“游击战”,从业不到5年,护理的病人不下50个。对她而言,与不同的病人和家属相处,小小病床前,就是人生酸甜苦辣百般滋味。

  张淑文老家在吉林省公主岭市二十家子,也是通过别人介绍来长春当护工。农忙的时候回家干活,农闲时就过来打工,因为离家近,有时想家了也能回去一趟,忙碌而自由。

  最近,张淑文护理的是一位因车祸腿脚受伤的78岁老太太,大概需要护理1个月。每天,她都会为病人揉腿,以防伤腿肌肉萎缩,其他部位也会适时按摩,这样能让老人卧床更舒服些。

  睡不好觉是每个护工都习以为常的事。陪护期间,张淑文每天晚上只能窝在病房的沙发或窄小的行军床上,睡着了也要时刻警醒,以观察、听候病人的需要。她还得了耳朵特别灵敏的“职业病”,甚至只要病人翻个身都能惊醒过来,从未睡过踏实觉。

  张淑文对病人特别上心,啥事都能记得特别清楚,比如有的家属不记得病人出院后应该哪天拆线等,都会打电话问她,保管门儿清。为此,有的病人出院后,还会出高薪想要挖她到家中当保姆。

  短的伺候1周,长的1个月,张淑文护理的病人形形色色。年轻人比较少,大多都是老人,脑出血、癌症、摔伤等类型都有。有时遇到无法沟通的病人就靠观察和换位思考,当然受委屈也是家常便饭。

  “有位老爷子跟家属捏造我对他如何不好,其实我根本没有那么做,心里特别委屈,但我能理解。老人更希望家人护理自己,以为说谎话就能改变家人请护工的决定。”张淑文坦言,最委屈时也想过干脆别干了,但碰到更多的还是通情达理的病人。得到认可时,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又会一下子填平委屈和辛苦,支撑她继续走下去。

  供不应求,用心的人都能做得好

  目前,护工供不应求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普遍存在。尤其是优质护工,更是市场争抢的香饽饽。

  “市场特别好,从业者基本都是农民工,收入也不错。但基本年龄都偏大,55岁左右的居多,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干这个。”长春市百合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主管倪亚静说。在市场上,有的护工是单兵游勇自己揽活,有的则加入中介公司靠公司分配干活,高显英和张淑文都是这家公司的护工。成为“正规军”虽然要收取一定的中介费用,但自己操心的地方也少了,工作起来也更有保障。

  “我觉得护工就是家人做到的事我们都做,家人做不到的我们也能做到。”高显英说,干这行就得敬业,一开始和病人以及病人家属有一段磨合时间都很正常,将心比心,只要认真用心就能赢得认可。

  对同样性格朴实的张淑文来说,做护工总结下来就是勤快点,别怕脏别怕累,把病人当成自己亲人照顾就行,好都是相互的。此外,她还有一个技巧,就是每当家属来了,都会自觉出去躲一会,方便病人和家属私下沟通。

  “我们心定下来了,性格也磨出来了,不出去走也行,能在病房里憋住。”高显英笑着说,护工的工作很辛苦,但也让她收获了很多以前想象不到的东西。在被病人家属认可尊重时,她觉得自己平凡普通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价值和意义。

编辑:姚怡梦

图片新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 中国工会普法网 |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 中国职工教育网 |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