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工网讯 “加入工会前和加入工会后完全两个样,以前零零散散的,没有组织,没有凝聚力,婴童用品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后,把大大小小的企业、商铺的农民工组织起来,开展工会活动,为企业和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发挥了工会组织作用,我们感觉有了依靠。”在福建泉州市鲤城区涂门后街某玩具店上班的进城务工人员王小瑜大姐深有体会地说。
福建泉州地处闽南金三角,是国家级金改区、民企综改试验区,是用工大市,非公企业数以万计、呈现“多小散杂”的特点,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200多万外来工、农民工,曾被誉为“农民工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泉州市鲤城区农民工就业呈现“以制造和建筑领域为主,并逐步向第三产业移动”的趋势。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就业领域,由于经济组织数量多,单个组织规模小、职工数量少、流动性大等特点,工会组建工作成为一道难题,导致产业内部大量的零散农民工无法入会,而有些经济组织即使建会也多是规模小或者工会主席受制于企业主导致组织作用难以发挥,农民工各项权益得不到保障。
如何拓展工会组织对农民工的覆盖面,延伸工会服务的触角?近日,泉州市鲤城区总工会副主席吴湘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泉州市总工会的指导下,区总工会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找准需求、整合资源、服务中心’的建会思路,经过几年来的积极探索,通过在经济组织较多的行业、社区组建行业(市场)工会联合会的方式,吸收了大批零散农民工入会,破解了第三产业工会组建难题。”截至目前,鲤城区已组建12家行业(市场)工会联合会,覆盖企业623家,覆盖职工15230人,其中农民工会员14985人,涉及工程机械、文化创意、汽车4S、装潢装饰、婴童用品、手机通讯、水果批发、民办幼儿园以及鞋业、图书、物业、环卫等行业,既服务传统行业,又服务新兴产业,既服务支柱经济,又服务社会民生。就规模来说,既有区一级的,又有街道级的,小则涵盖六、七个企业,大则容纳几百个企业,职工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人,实现全区八个街道无缝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