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迪士尼推出动画版《狮子王》,风靡全球。25年后,人们又等来了由真狮子“主演”的《狮子王》公映,但很多观众却发现这部在情节上基本复制动画版的经典之作,不复当年的惊艳。很多观众对于该片的评价是,“特效逼真,情节几无新意。”
领先北美公映 拉抬暑期票房
7月12日,真人版《狮子王》领先北美一周登陆全国。为了造势,迪士尼还邀请到了钢琴演奏家郎朗和他的新婚妻子一起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四手联弹合奏影片的主题曲《今夜我属于爱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眼球,但该片的表现却非常一般。上映当天的票房只有9905万,而当天已经公映第8天的《扫毒2天地对决》的票房居然还有6000万,作为一部当年风靡全球经典之作的翻拍版,这样的首映成绩差强人意。上映5天,真人版《狮子王》总票房超过4亿,预计在中国总票房会达10亿以上。
迪士尼这几年有计划地推出了由经典动画电影中翻拍的真人电影,其中包括《沉睡的魔咒》、《美女与野兽》等,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随着电脑特效的突飞猛进,技术上的难题逐渐被克服,很多以动物为主角的电影开始以真人版的形式再现银幕。2016年推出的《奇幻森林》根据动画电影《森林王子》改编而成,一经推出,让很多观众惊艳,尤其是真人演员和各种电脑特效制作的动物合成演出,天衣无缝,并获得了2017年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视觉效果,也证明了该片在技术上达到的高度。
迪士尼今年更是一口气推出了三部真人版动画片,其中提姆·波顿执导的《小飞象》不管是中国还是北美地区,票房都惨败;另一部《阿拉丁》真人版由英国导演盖·里奇执导,在中国市场票房也很不理想。
被寄予厚望的真人版《狮子王》由《奇幻森林》的制作团队来制作,导演乔恩·费儒除了执导《奇幻森林》,还是前两集《钢铁侠》的导演,让影片的视觉特效有了保障。创作团队请来各路大神为角色配音,辛巴的配音者是出演过美剧《亚特兰大》的唐纳德·格洛沃,歌手碧昂斯为片中母狮“娜娜”配音,詹姆斯·厄尔·琼斯再度为“木法沙”献声。
动物“太真”反倒让观众跳戏
对于该片的特效,国内的观众给予了肯定,很多观众都认为,该片在视觉效果上的宏大和精细,已经超过了《奇幻森林》,达到了“无限接近于真”的水准。不过由于这些动物在片中需要开口说话,所以片中动物高度的“拟人化”,也让不少观众感到有些别扭,这跟观看动画片时的感受完全不同。有观众表示,“当片中特效制作的各种角色看起来跟真动物演的没啥区别,毛发、肌肉也做得无可挑剔时,却发现缺少了入戏的氛围。”
另一个让观众感到尴尬的事情是,当之前动画版中的各种动物以真人版的形式出现时,很多看似合理的情节突然变得不再合理。看惯了“动物世界”中食物链最顶端的狮子的猎捕场面,观众很难想象看到一只真的狮子在“吃虫”的画面,也很难想象一头雄狮跟一头疣猪成为了朋友。有观众表示,在观看这些场面时,会自动脑补各种现实中真实动物之间的关系,“会跳戏”。也就是说,在二维动画片中,这些拟人化的动物能够让观众进入到一种特有的氛围中来,感受角色的魅力,但通过CG技术制作出来的几乎真实的动物却破坏了这种氛围,这不像《奇幻森林》,后者至少主角是真人,而在《狮子王》中,一个人类都没有。
过于逼真的动物在银幕上开口说话,也在很多程度上让观众不太适应,关于这一点,观众的评价不一,有人认为这些动物的表情接近于“面瘫”,脸部层次跟内心活动无法对接,只能靠配音来弥补;而有些观众则比较容易接受,认为能够达到这个层次,已经非常不容易。
逼真背后显出想象力的缺失
相比特效,最让观众感到失望的是,真人版的《狮子王》在情节上几乎“复刻”了原版动画版。虽然比动画版多了29分钟的时长,但改动都是细节,对剧情影响微乎其微。不过参考迪士尼最近几年的翻拍,包括《美女与野兽》、《沉睡魔咒》,在拍摄真人版时也几乎不改动大的情节,但由于有真实的人类参与表演,让观众在演员的表情上能够看到很多的内容,相比之下,真人版的《狮子王》却只能在片中看各种动物的“表情”。再加上动画版的《狮子王》在情节和故事主题性上已经做到了极致,任何的改动都可能招致观众的质疑和批评,这也是这部影片在情节上了无新意的一个主要原因。
如果深究下去,会发现,这些年来,各种CG特效动物在大银幕上的大量出现,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观众对于视觉体验的阈值。狮子虽然威武雄壮,但跟大银幕上的恐龙、金刚、哥斯拉等相比,在视觉效果上相差极大。这也让不少观众觉得,当银幕上出现真的动物时,“动画版中充满了霸气的大草原反而缺少了神话般的气势”。
《狮子王》评论两级的背后,也显示了二维动画和现在CG制作的三维动画之间的差异。说到底,这也是两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审美差距。就像宫崎骏的作品尽管始终采用二维动画形式,但《千与千寻》依然能够在今天打动观众一样。今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就颁给了《蜘蛛侠:平行宇宙》,这部影片算是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的结合,在动画片的呈现方式上探索出了可能性。相比之下,真人版《狮子王》虽然在逼真性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但在感染力上却依然有很多新的课题可以探索,逼真性带来的想象力的缺失,也是摆在电影创作者面前的课题。 本报记者王金跃